开板逾5年的科创板再度迎来又一里程碑,2025年1月8日,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简称“科创综指”,代码:000680)。1月13日,首批跟踪科创综指的ETF“闪电”上报;1月22日,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认购代码:589003,简称:科创综指ETF华夏)正式获批。据悉,该基金已于2月17日起正式发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布局科创板的指数化投资工具。
资料显示,科创综指ETF华夏(认购代码:589003)紧密跟踪科创综指,该指数选取符合条件的全部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包括分红收益的整体表现,是具有高市值覆盖度、反映科创板整体走势的基准指数,兼具代表性和可投资性,与现有科创板规模指数形成互补,为市场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表征工具。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科创综指最新纳入的样本股567只,其市值覆盖率接近97%,几乎涵盖了科创板的全貌。
从行业分布看,科创综指不仅覆盖了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传统行业,更新纳入了环保、有色金属、农林牧渔等行业,几乎涉及了科创板的主要行业领域。截至2月10日,按申万一级行业,科创综指前三大行业分别为电子(43.9%)、医药生物(15.1%)和电力设备(9.7%)。其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23.3%,囊括了海光信息、寒武纪、中芯国际、金山办公、传音控股、联影医疗等一众半导体、计算机、电子及医疗行业的科创龙头公司,分布较为均衡。
从市值分布角度来看,科创综指成份股市值大多数分布在200亿以下,而科创板本身囊括了许多高成长潜力的硬科技企业,有显著的成长性。尤值一提的是,这些企业大多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是国家支持的战略新兴行业。因此在“科技打头阵”的基调下,预计许多科创板的“潜力股”在未来也能成为龙头股,科创综指的总市值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华夏基金表示,设立于2019年的科创板,六年来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持续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对支持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25年2月1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85家,总市值近6.7万亿元。往后看,随着注册制在未来进一步完善和推行,相信科创板的整体上市公司数量和板块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和扩大。科创综指的定位也能让其更快速地吸纳上市新标的,更利于投资者捕捉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下的机遇。
作为公募基金业指数投资和ETF管理领头羊,截至2024年末,华夏基金旗下权益ETF管理规模超6500亿,连续20年行业领先,更在境内连续8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而在科创领域,华夏基金也是深耕已久,目前公司管理着科创50ETF、科创100ETF、科创200ETF等多只科创板ETF产品,其中,华夏科创50ETF更是 A股市场首只规模突破千亿份的权益ETF基金。另据基金四季报数据显示,该基金去年四季度利润为142.54亿元,成为当季全市场赚钱最多的基金产品。随着科创综指ETF华夏(认购代码:589003)的获批发行,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旗下科创板ETF细分产品线,同时也为投资者布局科创板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了新的优质工具。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