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波澜起伏,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达成了全球最大经济规模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贸区“朋友圈”不断扩展,协定内容日益丰富,涵盖标准规则逐步深化。2024年,中国与自贸伙伴货物贸易额超过19万亿元,同比增长6.3%。
自贸协定深化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自2002年启动建设以来,双方不断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为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巨大实惠。东盟已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与RCEP叠加实施下,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再创新高,接近7万亿元,同比增长9%,比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增速高4个百分点。中国对东盟出口多样化的质优价美产品,为东盟国家人民生活改善、产业发展和数字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大量商品,既增进了中国国内的消费者福利,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民众最直观的感受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榴莲、香蕉、芒果、山竹、椰子、菠萝等热带水果出现在中国市场上,这不仅增加了东盟国家人民的收入,也使中国消费者实现了“水果自由”。自贸协定也促进了双方的投资合作,特别是中国对东盟投资增长迅速,2024年增幅接近14%。目前,中国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这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彼此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也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贸协定实现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伙伴的互利共赢。除周边国家外,中国还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自贸区,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助推器”。2024年,中国与智利货物贸易额已达到4387亿元,较协定生效前增长了7.5倍,智利葡萄酒、车厘子等产品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中国与哥斯达黎加货物贸易额达到552亿元,同比增长37.7%,是协定签署前2010年的2.2倍。2024年以来,中国自贸区建设取得新的成果,与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塞尔维亚、马尔代夫等国的自贸协定相继生效实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与有关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内涵。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当年双边货物贸易额实现48.2%的高增长,中国自尼进口增幅更是超过220%,主要进口食糖、虾类、棉纱线等产品。同时,中国在与尼加拉瓜的自贸协定中首次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跨境服务贸易,为双方深化服务贸易合作与人员往来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蕴含着更多合作机遇。中国正积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动中日韩等更高标准的新自贸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与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多个自贸协定谈判。中国还在不断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促进现有自贸协定的提质升级。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已完成3次修订或升级,进阶到4.0版本,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双方服务提供者和投资企业营造更加公平、友好的合作环境。新加坡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新增投资来源国。2024年,新加坡对华实际投资实现10.8%的增长。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和中国—秘鲁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实质性完成,分别纳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等新兴领域规则,将推动形成新的合作增长点。此外,中国—韩国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以及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也正在进行之中,一旦达成升级议定书,将进一步拓展与有关国家在货物和服务贸易及投资领域的合作空间。
展望未来,中国可继续秉持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原则,与更多有意愿的经济体商签自贸协定,扩大自贸区“朋友圈”,并继续推动自贸协定提质升级,纳入新兴议题与更高标准,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本文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袁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