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仿制药、实施集采制度是解决医保支付问题、为广大患者提供低价药品的必要的、有效的方法。一致性评价是确保仿制药有效、安全的关键监管措施。但对于进入集采的药品,厂商是否会因为降低成本的压力,而进行更多的生产环节变更?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若发生生产环节的变化,是否依旧符合与参比试剂的一致性?
针对这一问题,2月16日,网名为Air-Moving Device的业内人士在社交应用BlueskySocial平台上发布了一系列信息称,在分析了国家药监局公布的2019年至今的16万余条药物补充备案后发现,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以及进入集采的药品中,广泛存在过评后生产环节的变更。
根据目前的相关规定,一款仿制药在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可对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工艺、生产厂址等多项生产环节进行变更,而无须重新进行一致性评价,多数情况只需在省级药监部门进行备案。
但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这些变更并非一定会影响药效、安全性,但仍需解决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监管的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联系了这位Air-Moving Device的专业人士,据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进入集采的药品,相对于同成分但未进入集采的药品,同样进行了更多生产环节的变更。
他通过抓取了从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2月5日国家药监局的16万余条药物补充备案信息,并将此信息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开的1988条过评药品信息以及医保局公布的1933条集采药品信息进行对比,发现28.2%、9.6%、14.1%的药品在过评后分别进行了供应商变更、生产工艺变更、生产厂址变更;而8批进入集采的药品出现变更的比例更高,对应的供应商变更、工艺变更及生产厂址变更的比例分别为45.7%、16.4%、15.3%。
他还对比了进入集采的仿制药和未进入集采但也通过了一致性测评价的同种药品的生产变更情况。以仿制替米沙坦片为例,在28种仿制药以及7种进入集采的该药品中,进入集采的替米沙坦片相比未进入集采的,进行了更多的生产环节变更,整体备案数也更多。盐酸二甲双胍片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他对比了可进行同成分比较的352种进入集采的药品以及768种未进入集采的药品,发现总体而言,在关键的、可能会影响药物成分、药效的变更上,进入集采的药品发生了更多的生产环节的变更,约2倍于未进入集采的药品。
对于这些可能影响药效的变更,CDE并未予以公开披露,例如关于这些变更的详细信息,厂家对新供应商的原料进行杂质分析的情况、药监部门是否对新增的生产厂址进行检查、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药品是否进行了体外生物等效性分析等。
针对上述生产环节的变更中,一位药厂生产质量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据CDE的指导原则,重大的生产变更是要获得CDE和本地监管部门批准的,中等及以下的变更仅需向当地监管部门备案即可。”
他解释称,重大变更被认为可能会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变更。而哪些变更属于重大变更?对此,他表示,生产工艺的变更容易归为重大变更;供应商变更后,如经过验证确定产品质量等效,一般属于中等变更;厂址变化若是伴随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变化,可被视为重大变更,如工艺不变,则为中等变更。
上述人士还称,目前药厂的生产环节变更是本地药监部门重点检查的对象,对于发生变更的生产企业药监部门会做符合性检查。他强调,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企业生产环节是否发生变更,而在于发生变更后是否按照法规要求进行了适当研究和申报,确认产品质量和变化前一致,以及药厂是否和监管当局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
对于上述人士对这一说法,另一位国内药企管理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赞同,他表示:”根据药监局的要求,通过生产变更的前提是必须要提交能够确认变更后药品质量和变更前一致的相关研究证据。但也确实可能存在一些企业提供的证据有瑕疵,但药监局未对此进行严格审核的情况。”
他进一步称,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企业在集采中标后,为了控制成本,同时又要满足技术指标的最低线,会采取更换产品供应商的做法,把辅料换成进口的,也能达到一致性评价的要求,但疗效确实不如原研药那么高。
“因此我认为,除了加强生产变更后的药品质量管理之外,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如果企业无法盈利,那么就有更大的动力去为了削减成本寻求偷工减料的方法,最后把药品的疗效仅维持在一个符合监管要求最低线的水平。”这位药企管理者表示。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非业内人士对于过评药品、集采药品可能会在过评后进行生产变更并不知情。
对此,一位药学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成分、疗效的监管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保证一致性评价过评后发生的重大变更不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上述专家补充道,公平来讲,尽管会有部分药品在被纳入集采后,存在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但他相信大部分的仿制药与原研药药效的差别应该不大。而通过药监部门扩大信息公开透明的力度,能缓解人们对于仿制药的疑虑。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