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助力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省人大代表蒋明建议从这四方面破题 | 两会最前线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新传媒集团省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谢川霞 摄影报道
2025年四川两会,“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让省人大代表,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明倍感振奋、倍添信心。
近年来,四川在全国率先一体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发展,“川药”年综合产值超过1200亿元。彭州作为四川中医药强省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中药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30强。两会期间,蒋明聚焦中医药产业,提出了以完善产业生态为重点推动四川省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明
实践:彭州拥有全省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中医药产业聚集地
在蒋明看来,彭州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成效呈现4个特点。
产业链条全。彭州拥有全省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中医药产业聚集地——天府中药城,中医药“种植、研发、制造、贸易、康养、研学”全产业链营收240亿元、排名四川第一。
标准制定早。建成全省首批川芎GAP种植示范园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超20万亩,正式发布《中医药——川芎》ISO国际标准,实现四川省中医药国际标准领域零的突破。
产品销售旺。全省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中医药单品中,有10个在彭州生产、占全省近半数;“彭州产”中药配方颗粒,销量居全国第二。
应用场景多。彭州市不仅实现了“县有中医院—镇有中医科—社区有中医角”的全覆盖,还打造了中医药展陈馆、林野杏林中医主题村等超百个中医药特色场景。
建议:从“链主”企业、耐心资本等四方面破题
有了彭州踊跃投身,放眼四川,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蒋明认为,四川省中医药企业数量虽排名全国第三,但“链主”企业相对较少。2023年仅4家公司入选中药企业百强,排名全国第七。因此,他建议招大育强链主企业。
具体来说,通过相关部门牵头,坚持分类、分梯度原则,大力实施中医药“链主”企业遴选和培育,从政策引导、资金奖励、配套支撑等多个方面扶持“链主”企业,激励引导更多“链主”企业发展壮大;聚焦中医药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招引一批“链主型”企业和上下游配套关联项目,主动对接央企和大型药企,开展中医药产业发展合作,打造“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全链条集聚发展。
有了“链主”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也需要发力。蒋明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四川建成中医药类国家、省级平台118个,“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2024年全国申报上市的12种中药新药,四川仅1种;全国申报临床试验的44种1.1类中药新药,四川仅2种。
如何破题?蒋明建议,制定出台全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的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全面落实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绩效奖补政策,全力支持创建一批中医药领域的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优先支持建设有公共平台的单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全方位推动中医药公共平台提能增效;持续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充分发挥高能级平台引擎作用,引导科研院所、企业、医疗机构深度参与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药品评审等具体环节,突破研发与市场间的壁垒,促进优质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
同时,蒋明建议,要发展壮大耐心资本。这是为何?他答道,“项目科研绝非一蹴而就之事,不能仅凭一年或短短几年的局部盈亏,就片面地衡量项目资本投入的成效。”因此建议,推动耐心资本向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技术、瓶颈环节集聚。建立健全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中医药投融资容错机制,合理设置不拘泥于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为依据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绩效考核目标,从制度层面为基金及管理机构“松绑”。
此外,他还建议通过深化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审评审批时限,试点在中医药产业集聚区设立服务工作站;积极争取国家医保局支持,针对部分中成药品种适度放开国家医保目录准入条件;支持彭州、巴中、泸州等中医药企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公铁联运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一批中医药专业物流公司,适时出台有利于中医药企业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通过这些举措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谢川霞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