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亚市吉阳区:专家人才“组团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香甜爆汁的大茅玉米、颗粒饱满的南繁火山米、皮薄肉脆的黑金玲西瓜……1月16日,南繁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交流会暨大茅村专家人才服务团成果转化展示活动在三亚市大茅远洋农民田间学校举行。活动现场,涵盖水稻、玉米、蜜瓜、西瓜、番茄、四棱豆等8个品类、38个品种的南繁产品展出,专家学者一边观摩品尝并交流互动。这不仅是一场农学创新成果的科研盛宴,还是一次集智汇力的人才盛会。
大茅玉米。记者 符彩云 摄
“这种玉米可以生吃,口感脆甜、无渣、水分足,营养价值高,有着独特的水果风味。”原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生正在向与会嘉宾介绍手中的“大茅玉米”,得益于温暖的气候,海南是我国反季节鲜食玉米种植的重要产区,海南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超60万亩。“大茅玉米”的品牌创建和示范推广更是今年南繁专家人才团的一大亮眼成果。
原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生正在向与会嘉宾介绍“大茅玉米”。记者 符彩云 摄
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吉阳区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组建8支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采取“1 1”精准服务模式(即1个专家团队服务1个乡村),充分发挥专家人才的带动作用,加快吸引更多人才向农村聚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大茅村专家人才服务团成立海南鲜食玉米科技小院,推进鲜食玉米等产业项目;六盘村专家人才服务团以“集体自主 人才团队”模式指导开展年货节暨美食节;博后村专家人才服务团开发民宿服务培训线上课程,供民宿从业者免费学习,助推民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众多技术人才和专家投身于这片满含希望的热土上,为吉阳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据悉,作为大茅村帮扶单位、同时也是大茅村专家人才服务团的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引进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与大茅村开展“一村一院”深度合作,设立海南鲜食玉米科技小院,由李建生担任首席专家,带领科技小院团队在选品、育苗、种植、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为当地玉米种植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提升农民收入,截至2024年底,吉阳区政府已免费发放30余万株“大茅玉米”种苗,并由大茅远洋生态村农业团队在大茅村、中廖村、罗蓬村等多个村镇推广种植。同时,大茅远洋生态村提供包收包销服务和免费技术指导。据统计,2024年,吉阳区大茅村和罗蓬村的“大茅玉米”种植面积达100余亩。
嘉宾们品尝南繁科研成果转化产品。记者 符彩云 摄
“对于我们育种科学家来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科研成果能在农民地里开花结果。我们要把好的品种、好的技术落地下来,也希望能通过产业化平台,让成果走向市场,实现南繁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还要大力推广种植,让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添活力。”李建生表示。
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长温国松表示,通过积极引导有关部门以政策引领的方式引进科研力量,进行项目示范试验推广、农民技术现场培训,持续提升大茅村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将大茅村打造为全国首个南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此外,在市场产销对接方面,通过提升农民田间直播带货能力、引导企业销售南繁产品等方式夯实帮扶成果,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南繁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创新专家人才服务团模式,是吉阳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共建共治的有益探索。吉阳区委人才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该局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外广泛推介本土人才政策和发展机遇,加强与高等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吉阳。今后,吉阳区将切实发挥聘任制灵活用人的优势,摸清各村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聚焦重难点提供“订单式”服务新路径,合理安排服务内容,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人才集聚更多实用人才。(符彩云)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