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出海”的政策引领下,中国中小微企业正积极投身于出海浪潮之中,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彰显了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其中,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较前一年大幅增长10.8%,为中国外贸的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中小微企业的跨境供应链金融需求巨大。由于中小微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在跨境贸易中往往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以及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据相关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约有60%的中小微企业在跨境业务拓展中存在资金短缺的困扰,这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发展空间和出海步伐。因此,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成为了当下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重要机遇。
盛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机遇,通过战略投资快速切入了跨境电商行业的赛道。此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贸的政策,如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迅速出台,有力推动四季度外贸实现了11.51万亿元的季度历史新高,增速较三季度提升了0.4个百分点。尤其是12月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是月度历史新高,增速提升至6.8%,全年外贸圆满收官。
这些政策为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盛业的推进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创造了新的机遇。近期,盛业与中国信保达成合作,成功落地了首笔国际保理业务,采用了“商业保理 出口信用保险”的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的优势在于,商业保理可以为中国出口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解决出口企业在跨境贸易中的资金周转问题;出口信用保险则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降低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笔业务中,盛业还采用了“本外币一体专用监管账户 优先受偿权”的模式。该模式解决了“谁出口谁收汇”与保理商收款权冲突的难题。其中,本外币一体专用监管账户是以跨境贸易相关企业名义在银行开立的专门收取保理回款的专用账户,但由出口企业和保理商共同监管,由此既符合“谁出口谁收汇”原则,也通过“一个账户两家管”的方式实现了保理商对账户资金的实际控制。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新模式将大大提高盛业在跨境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竞争力,为其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市场潜力来看,随着中国中小微企业出海浪潮的不断推进,跨境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根据机构预测,预计到2027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万亿元。如果按照出口贸易占GDP约20%的比重粗略计算,中国跨境出口供应链金融市场潜在规模约12万亿元。盛业凭借其创新的业务模式和积极的市场布局,有望打造出一个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创收板块。
从业绩增长和估值重估的角度来看,新增业务板块和新的业务模式将为盛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将直接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源;另一方面,通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盛业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此外,公司在跨境电商行业的积极布局和创新实践,也将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品牌形象和估值水平,目前A股跨境电商概念股滚动市盈率均值已经超过55倍。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盛业在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对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总体而言,盛业在跨境电商行业和国际保理业务的积极布局和创新实践,使其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工信部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出海”的政策背景下,盛业有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为广大中国中小微企业出海提供有力的供应链金融支持,助力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作为投资者,我们应密切关注盛业的业务发展和业绩表现,把握其潜在的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