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身边的感动】柔肩担孝道 真情润无声——记2024年孝老爱亲“青海好人”伊万能
伊万能(右)与家中老人话日常。张慧慧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月3日,刚刚下课的伊万能,从楼梯一侧走来,身形娇小单薄,衣着朴素干练,脚下却步步生风。
简短的寒暄中,提及工作与学生,伊万能头头是道,但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与生活,她却略微有些拘谨与紧张。
“工作和生活相辅相成,但我偏向于将二者分得清楚些,尽可能少将个人生活的事带入工作中。”伊万能说。
直到伊万能说起2024年去黄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支教期间,和学校老师一同看望黄南州养老院老人的故事时,她才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伊万能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她和母亲便开始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湟中山区的八亩农田成为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播种、拔草、收割、打碾、翻地……懂事的她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技能。干活之余,伊万能常会斜挎一个黄色的帆布包,包里放着一本书,有空就拿出来阅读。
在伊万能的努力下,她考入青海师范大学,并争取到助学贷款,学费有了着落。
“那时候生活是有点难,但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伊万能说。毕业后,伊万能进入青藏铁路花园学校,成为一名数学老师。此时,随着年岁渐长,母亲身体不如从前,伊万能便将母亲接到西宁,一边上班一边照顾母亲。
2011年,伊万能调入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继续教书育人之路。她的生活也愈加丰富起来,与丈夫相濡以沫,携手比肩,家有三位老人,一个孩子。因丈夫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工作,伊万能承担了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港湾。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一个和谐的家庭,从来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伊万能笑着说。
她罗列了一些片段:公公帮忙制作数字卡等教具;她将公公手写的地质工作回忆录一字一句的在电脑上记录下来;婆婆总是叮嘱她注意身体;三位老人其乐融融、交谈甚欢;放假期间带着家人旅游;儿子也在潜移默化下把孝老爱亲记在心间、转化在行动上……
“爱国爱家、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孝道为先、家门和顺……”一家人在日常的点滴中沉淀出了充满温度的家庭家训。
“孝老爱亲是我应该做的,而我也收获了超出付出的温暖。”伊万能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平凡的家庭,平凡的岗位,日日年年,孝老爱亲融在日常。
伊万能将这份爱不断地播种、延伸。在学校里,伊万能曾担任第四党支部书记、学生处干事等职务。每学期组织开展2次志愿服务,带领志愿团队赴北山社区等开展服务。
帮助老人更换家中电器的零部件,检查烧水壶、收音机、电炉等设备的安全……
“社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使命。当学生们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带给有需要的人,这也可以让他们更加认可自己。”伊万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孝敬老人、尊敬父母,对自己的职业有信心。
伊万能所做的这些,给和她共事多年的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于晓霞留下了深刻印象。
说起伊万能入选2024年孝老爱亲“青海好人”,于晓霞直言:“万能家中的事我并未听她说过,但在育人的过程中,万能很重视这方面,开展了多次志愿活动,给老人解决了实际的困难,更给学生树立了榜样。”
确如其言,路过伊万能所在的班级,一声声“万能妈妈”里皆是信任与感恩。
2024年5月15日,伊万能在支教期间,策划了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学校老师、同学一同看望黄南州养老院老人,送去了温暖。回看当时的一张张合影,伊万能的眼神中满是温柔。
“要把身边的老人当作自家的长辈善待,要把身边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培养。”伊万能如是说。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豪言壮语。流转的时光里,伊万能用真情在生活的琴盘上默默演绎着孝老爱亲的故事。
(张慧慧)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