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杨超:“流虬”释义考原

发布时间:2025-01-13 18:16:15

  成书于1650年的第一部琉球国史《中山世鉴》对琉球古称“流虬”的含义有一种解释,其云:“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流虬也。”[①]吉辰认为,该处记载源于明人茅瑞征的《皇明象胥录》或陈仁锡的《皇明世法录》[②],其说实误。这段文字的直接来源应是谢杰(1535-1604)的《琉球录撮要补遗》,时代要更早些。谢书“原委”一条,开篇即云:“琉球于古为流虬,地介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琬珽,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后更名曰琉球。”[③]《中山世鉴》对此几乎未作改动。

  茅瑞征所谓“或云于古为流虬,地界万涛,蜿蜒若虬浮水中,因名,后转谓之琉球”[④]中的“或云”正是来自谢杰之说。明万历七年(1579),谢杰作为副使出使琉球,归来后与正使萧崇业依例合撰《使琉球录》上奏皇帝。[⑤]二十余年后,又作《琉球录撮要补遗》。 [⑥]茅瑞征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 [⑦]。其生当谢杰之后,《皇明象胥录》更是于崇祯二年(1629)方刊刻 [⑧],二书因袭关系不言自明。而《皇明世法录》文字与《皇明象胥录》完全相同,其书始著于崇祯五年(1632),最早刻成于崇祯七年(1634) [⑨],沿用茅说,亦自不待言。

  谢杰对流虬古称的解释,不惟《中山世鉴》,还被《明史》、《清一统志》、《中山世谱》等官方史著所采用,逐渐成为琉球历史的一部分,其影响不可谓不大。那谢杰的说法有无来源呢?

  “流虬”之称,最早见于唐末刘恂的《岭表录异》,其书云陵州刺史周遇“又经流虬国。其国人么麽。一概皆服麻布而有礼。竞将食物。求易钉铁。新罗客亦半译其语。遣客速过。言此国遇华人飘泛至者。虑有灾祸”[⑩]。但自此而至谢杰,未见文献中有关得名的解说。

  考诸史册,明代朝廷前后共十二次遣使册封琉球,谢杰之前九次,谢杰之后两次。目前所知,这些使臣所著的《使琉球录》共四种,谢杰之前有两种,之后有一种,但均无涉及“流虬”一名的记载。究其因,可能正如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所著第一部《使琉球录》记载的那样,琉球“国无典籍,其沿革不能详”[11],而使臣也不敢在作为向皇帝汇报工作的《使琉球录》中妄加推测,故而干脆连这一古称也不记。

  既如此,谢说究竟何来呢?

  谢杰在《琉球录撮要补遗》书前云:“《琉球录》为使琉球作也,业已备矣。然就中有文而烦者,有阙而略者,余为撮其要而补其遗,盖期于简要,工拙非所论云。”[12]书末又云:“以上八条,多前录所遗,余怀之二十余年,不以告人。”[13]可见,对“流虬”名称的解释实出于他自己的看法。不然实在没必要二十多年不告诉别人。而此说若来自琉球民间传说,其他使者也不可能不知。谢杰作为使臣,在航行中远望琉球其地,想到古称“流虬”,做出上述解说,亦合情合理。

  其实,谢杰以外,与他同时而稍后的姚旅对“流虬”的含义提出过另一种说法。姚氏名著《露书》云:“琉球原名流虬,以山形回曲似蛇,后改今字。今山犹多蛇而无虎。往使之,役人曾击杀蛇,后众多伤于蛇。谢大行初至彼,夜有蛇蟠鼓上,鼓人以闻,戒勿击,以后竟无至者,若有知然。”[14]姚旅也曾到过琉球,根据自己所见推测了“流虬”得名的缘由。文中所谓“谢大行”当是指以行人身份充副使的谢杰,而作为布衣的姚旅很可能就是随谢杰一行同去琉球的。这更说明谢说乃出于他自己的推测。只是姚说并未流行。

  琉球虽早为中国所知,然明以前与中国中央王朝少有往来,士人对其颇乏关注。随着朝贡关系的确立,明人开始注目琉球历史,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流虬”作为琉球原称,并对其含义进行了不同解说。而虬为龙子之一,龙为中华之象征,大概谢杰之说不但较符合琉球的海中地貌特征,且为文雅驯,更能体现琉球与中华的关系,故为后人普遍接受。

  2024年12月10日记于长沙岳麓山下

  注释:

  [①]向象贤:《琉球国中山世鉴》卷首,日本内阁文库藏写本。

  [②]吉辰:《〈中山世鉴〉“流虬”记载史源小考》,《江海学刊》2021年第5期,第96页。

  [③]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续修四库全书》第74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第686页。

  [④]茅瑞征:《皇明象胥录》卷1,明崇祯刻本。

  [⑤]萧崇业、谢杰:《使琉球录》序,明万历刻本。

  [⑥]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第693页。

  [⑦]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16,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校点本,第492页。

  [⑧]茅瑞征:《皇明象胥录》自序,明崇祯刻本。

  [⑨]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序,明崇祯刻本。

  [⑩]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83,中华书局,2016年校点本,第3978-3979页。

  [11]陈侃:《使琉球录》,《续修四库全书》第74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第514页。

  [12]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第686页。

  [13]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第693页。

  [14]姚旅:《露书》卷1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11册,齐鲁书社,1995年影印本,第730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