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水富市:水融长江 富集一方

发布时间:2025-01-13 16:07:49

  原标题:水富市:水融长江 富集一方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金沙江与长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起点,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的美誉。水富市地扼滇川水陆之要冲,饮马长江、肩挑“两洋”、连接“三亚”,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必经之地,也是长江经济带融入第三亚欧大陆桥和东盟的重要桥梁。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近年来,水富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用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云南省“美丽县城”等称号,谱写了幸福宜居新篇章。水富市2021年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党建引领 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合力

  聚焦“铸牢”主线,推进组织建设聚力赋能。水富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每年专题听取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将民族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融入大党建、大统战工作中;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引领作用,全面实施“组织联建、地企联动、资源联享、活动联办、队伍联培”五联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等同频共振,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党旗在重大项目一线高高飘扬。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十进十促”“十个一”活动,组建146个志愿服务队,参与乡村振兴、创文创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在景区打造传统文化广场、民族服饰展示区、民族文化走廊,融入农耕文化、孔孟文化、古诗词等元素,将楼坝古渡、两碗镇三角村坪头苗寨、庙口五世同堂坊等文物纳入旅游线路,让各族群众在旅游过程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旅游促“三交”,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文旅活动,通过举办大峡谷温泉泼水节、大峡谷水上音乐狂欢节、温泉火把节、铜锣坝“仙女湖”钓鱼比赛、漫埕森林夏之夜等活动,增进各民族了解、促进交融。

  发展惠民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石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金钥匙”。水富市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聚焦营商环境,构建融合服务高效体系。立足水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聚的“主阵地”,开展水富市“千名领导挂千企,当好暖心店小二”主题活动,制定《水富市驻企联络员服务保障办法》,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专班运作模式,为企业提供从立项备案、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代办,让企业能够安心发展,有力推动水富经开区营商环境改善。

  聚焦产业强市,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把产业强市作为“一号战略”、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优化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举旗”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实现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从无到有、带动全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市引进中晟、锂宸、西陇科学、碳一、品鑫等10余个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其中,云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深度合作,产品氧化亚硅用于动力汽车上的硅基负极新型材料,突破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瓶颈,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聚焦就业创业,推动互嵌发展共同富裕。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大力支持园区企业提供多种岗位,吸纳招聘各族群众就业7683人,保持稳定增收;推进“万企兴万村”战略,持续改善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带动工业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培育,在各民族流动人员就业、职业技术培训、子女上学、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健全治理 系紧情感相亲坚强纽带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效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最切身、最现实的利益。水富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基层治理内容,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全省前列,4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蝉联“长安杯”。

  齐抓共治基层治理,绘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以城乡党建“七联七促”结对共建行动和全市领导干部挂村包片联网格为载体,全市干部职工带头深入村(社区)调研,解决实际问题。推广乡村治理委员会,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村民自我管理。

  滔滔长江水,水乳民族情。水富市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积极融入成渝地区经济带,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