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融入生活 文化焕发活力
近年来,楚雄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传承工作方针,通过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景区等活动,让非遗之美真正融入百姓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
非遗进校园:传承从娃娃抓起
“这是我绣的一朵黄色的花,我想把它拿回去送给我的妈妈,我感到这样非常有意义。”楚雄市北城小学六年级学生鞠淑怡自豪地分享了她刚在研学活动中完成的彝绣作品。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展示非遗技艺魅力,北城小学组织学生到楚雄市青少年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传承之旅——彝绣”研学体验活动。活动中,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们展示了火草麻布纺织和彝绣制作技艺,并邀请学生亲自体验。
彝绣研学体验
我州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彝族刺绣、彝族左脚舞、花灯等非遗项目纷纷进入校园,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国家级非遗项目姚安花灯、元谋花灯常年开展进校园传承活动;楚雄技师学院把彝族刺绣工艺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设置彝族刺绣产、学、研一体的刺绣班,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牟定县采用彝族左脚舞基本动作和原生态左脚调音乐,编排了一套彝族左脚舞广播体操在各学校普及推广;省级非遗传承人何应贵深入楚雄市民族小学教授学生们跳羊皮鼓舞。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非遗传承进校园
非遗进社区:让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在楚雄市桃源湖月亮广场和栗子园社区,由云南各地艺术家组成的表演团队为市民展演了《沙家浜智斗》《梨园迎春》《彝山红》等节目。节目涵盖了花灯剧、京剧、滇剧、民歌、景颇族独舞、白族吹吹腔等传统文艺类型。观看完节目的市民杨丽美感叹:“平时我们只是在抖音、电视上看到这类演出,今天能够在家门口看到了,亲身体会,真的很不一样。”
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展示非遗魅力,我州积极把非遗引入社区,举办各种非遗展览、演出和体验活动,让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非遗的魅力,丰富了市民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非遗进景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我州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非遗保护和利用有机统一,不断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进非遗美食一条街、非遗传统工艺一条街、非遗购物区等非遗特色景区建设。逐步推进非遗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三进”工作,拟定非遗主题线路,以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级民宿为主体,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演和体验活动,搭建对外宣传窗口和营销平台,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州通过广泛引导民间参与组织举办火把节、赛装节、三月会、插花节、马缨花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服饰展示展销、民族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共享非遗保护成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记者 王欣巧 石元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