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反映,自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因与乌克兰签订的天然气过境协议到期,停止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有分析认为,这一标志性节点意味着欧洲长期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时代正式落幕,这一转变不仅将重塑欧洲的能源格局,也将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而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的中国,虽然看似事件的“局外人”,实则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能源供应多元化、经济合作拓展、地缘政治外交空间提升等机遇窗口大开;另一方面,市场波动、贸易竞争等挑战也将摆在面前。为此,中国需要加快能源产业升级,积极投身国际能源治理,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俄罗斯停止供应欧洲天然气事件始末
(一)历史沿革。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庞大的天然气产业与管道网络,凭借地缘优势,借道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彼时,欧洲在工业化进程推动下,能源需求旺盛,俄罗斯天然气以其储量丰富、价格相对低廉,迅速在欧洲能源市场站稳脚跟,成为诸多欧洲国家能源结构中的关键一环,高峰时期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量占欧盟天然气消费量超40%,为欧洲的经济腾飞注入源源不断动力,双方构建起紧密且深度相互依存的能源供需关系。
(二)冲突导致能源格局突变。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地缘政治局势发生巨大变化,能源领域首当其冲。“北溪”管道被炸,这一连接俄罗斯与德国、贯穿波罗的海的能源大动脉瞬间瘫痪。同期,亚马尔-欧洲管道受冲突波及关闭,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输送路径严重受阻。欧洲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在美国的鼓动下,开启对俄能源制裁,试图摆脱对俄气依赖,俄罗斯也因制裁与安全因素,供气意愿与能力受挫,双方能源关系急转直下,欧洲能源市场陷入动荡,天然气价格飙升至历史高位,民众与企业负担加重,能源危机阴霾笼罩。
(三)协议终止造成俄气断供。俄乌间原有天然气过境协议是俄气输欧的重要法律与运营保障。2019年双方签署的为期五年协议于2024年12月31日到期,乌克兰出于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博弈以及期望融入西方阵营等因素考量,拒绝续签。当地时间2025年1月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因协议到期,停止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乌克兰能源部也同步停止相关过境服务。自此,俄罗斯天然气经乌克兰输欧正式终止,欧洲能源格局将被重塑,后续影响将持续发酵。
二、国际影响有多大?
(一)俄在欧洲市场份额缩水,能源战略被迫东移。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受阻,欧洲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经济遭受冲击。据俄罗斯能源部数据,停止对欧供气后,天然气出口年收入锐减约65亿美元,诸多相关产业如管道维护、天然气开采配套等面临订单减少、资金回笼缓慢等困境,北极地区一些依赖欧洲投资的天然气开采项目进度放缓。
但俄罗斯也借此契机加速能源战略东移,加大对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资源倾斜,远东地区液化天然气产能逐步提升,例如符拉迪沃斯托克液化天然气工厂持续扩能,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输气管道项目与亚洲伙伴的合作洽谈,降低对欧洲单一市场依赖,构建更为多元稳定的出口格局。
(二)欧洲工业遭受冲击,试图摸索能源结构调整。欧洲陷入能源困局,天然气供应缺口短期内难以弥合,不得不高价进口液化天然气替代,能源成本飙升。以德国化工产业为例,用气成本上涨使产品成本提升近30%,竞争力骤降,巴斯夫等化工巨头减产,失业隐忧笼罩。
在民生领域,民众冬季取暖开支大增,法国、意大利多地爆发抗议活动,对政府能源政策不满。长期来看,欧洲能源转型压力剧增,一方面加速可再生能源并网,但风电、光伏稳定性面临挑战;另一方面重启煤电有可能引发环保争议,正在试图摸索能源结构调整,以应对当前的动荡局势。
(三)美国趁机占领市场,进一步增强对欧影响力。美国趁欧洲能源危机,液化天然气出口迎来井喷。有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同比增长约40%,美国的能源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如埃克森美孚在欧洲的液化天然气销售额增长超50亿美元。这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在欧洲能源市场的新地位,还通过能源贸易在外交、经贸谈判中对欧洲施压,强化同盟关系主导权。但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因能源危机低迷,进口美国能源支付能力下降;并且欧洲对美国的高价气积怨,未来可能会寻求新的供应源,从而导致美欧跨大西洋关系在能源利益的博弈下遭到削弱,美国能否持续把控欧洲能源市场存在一定的变数。
三、对中国影响几何?
可以预计,俄罗斯停供欧洲天然气将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增强能源供应多元化与安全性。俄罗斯停供欧洲天然气之后其能源出口重心必然东移,这为中国提供了增加天然气进口的机会。一方面,这将进一步促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既有项目加速推进,输气量稳步攀升;另一方面,新管道项目如“西伯利亚力量2号”加速规划落地,有望新增每年500亿立方米输气能力,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的能源进口来源,增强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和安全性。
(二)增加经济合作拓展与产业发展机遇。随着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有望推动双方在能源产业链上的全面合作,包括天然气的开采、运输、储存以及相关技术研发等。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能源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如管道建设、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制造等的繁荣,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制造领域的突破,将使中国在全球能源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提升,可借此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三)深化能源技术与经验交流。俄罗斯在天然气勘探、开采、运输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随着双方合作的加强,中国有机会引进和学习这些技术,提升自身在能源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发展也可与俄罗斯分享,实现双方在能源技术领域的优势互补。
(四)提升地缘政治与外交影响力。在俄罗斯与欧洲能源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俄能源领域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增强中国在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五)引来市场波动与潜在竞争。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供需格局因俄罗斯停供欧洲天然气而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天然气价格波动加剧。中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增加中国的能源进口成本,给能源企业和相关产业带来成本压力。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以及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争端使地区局势紧张,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这种不稳定因素可能外溢到中国周边地区或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项目。另外,欧洲能源市场的变化将促使各国重新调整能源战略和布局,全球能源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
中国在与俄罗斯深化能源合作的同时,可能面临来自美国、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在天然气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在此情况下,如何协调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避免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深化能源合作与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俄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能源项目合作,加速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项目落地,增加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优化接收站布局,提高接卸储备能力。同时,拓展与俄罗斯在石油、煤炭等其他能源领域的合作,实现能源合作的全方位发展。
在加强与俄罗斯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与其他能源出口国的合作,如中东地区的卡塔尔、伊朗,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强化长期供应协议,利用价格波动合理安排采购,分散供应风险,保障能源进口多元稳定。另外,积极参与和推动亚洲地区的能源互联互通和合作项目,如与中亚、东南亚国家共同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开展能源贸易和技术合作,提升区域能源安全和稳定。
(二)提升能源产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建议设立专项基金,鼓励能源企业、科研院所加大对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储运等核心技术研发投入,重点攻克深海、冻土、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难题。在液化天然气装备制造领域,扶持骨干企业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低温泵阀、再气化装置等国产化率与技术水平。
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逐步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同时,利用中国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制造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液化天然气产业链,包括建设更多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提升储存和气化能力、完善配送网络等,提高中国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另外,加强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能源人才,为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优化能源市场机制与监管体系。完善能源市场监管法规,构建天然气价格动态监测体系,实时跟踪国际、国内气价走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预测价格波动,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强化市场监管执法,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稳定市场秩序;推行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通过阶梯气价、差别电价引导企业节能改造,鼓励企业和居民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消费。
(四)积极引领国际能源绿色转型。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国际能源组织的活动和事务,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在国际能源规则制定和能源合作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倡导和参与建立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如亚洲能源合作组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中亚-中国绿色能源走廊等;发起能源绿色发展国际倡议,分享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过程中,提高中国的影响力,通过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最终起到绿色能源引领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