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纳尔·查托帕迪亚(Kunal Chattopadhyay)著
瓦西里·阿尔特法特尔 译
素侠云雪 校
马甘·德赛(Magan Desai)于2012年5月10日的去世标志着印度托洛茨基主义一段历史时代的终结。德赛的悲剧在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建立了一种致力于某些马克思主义原则的托洛茨基主义政党,但也对曾经有前途的组织的毁灭负有主要责任。
德赛的政治生涯肇始于印度共产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领导人,他成了一名全职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末,面对冷战期间对苏联共产主义的攻击,他突然意识到,尽管冷战写手们有自己的政治意图,但不可能忽视他们的指控。因此,他开始批判苏联和斯大林主义。然而,他的革命信念意味着他不会被印度共产党看似更自由、但也更公然的改良主义派别所迷惑。他以批判的方式站在泰纳利分离(Tenali)的少数民族一边。同时,他早年作为印共党员的经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方面,他重视建立一个面向工人阶级,而不仅仅是面向一群学生和青年的严肃政治组织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尽管官方斯大林主义者禁止派系,但印度共产党始终是一个充满非公开派别的党。宗派主义、秘密的核心会议、非政治的小圈子的建立,所有这些都是印共所传递的政治实践片段。德赛也从中学到很多,而在以后的生活也无法将之全部抛弃。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他来说,很明显,他们的革命花言巧语昭示着更为强硬的斯大林主义,所以他留下了一封题为《为什么我退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公开信离开了印共(马)[1]。这时,分散的印度托洛茨基主义者正在进行他们最雄心勃勃的重组努力,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 Workers Party,SWP)[2]。当时的总书记是穆利达尔·帕里贾(Murlidhar Parija)。德赛加入了这个组织,并升任至领导层。
20世纪60年代末是一个群众激进化的时期。社会主义工人党试图在不失去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前提下融入其中。因此,与全国范围内的农民主义不同,社会主义工人党强调建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发展无产阶级干部,以及确保工人阶级独立的必要性。在古吉拉特邦,德赛作为主要的创始人之一,与从甘地主义转向托洛茨基主义的塔科雷·沙阿(Thakore Shah)一起建设这个党。他们得到了贾姆纳伽尔(Jamnagar)的激进律师沙拉德·恰维里(Sharad Jhaveri)伸出的援手。渐渐地,一群工人聚集在了一起,当他们再也不能留在全印工会大会(AITUC)[3]时,他们组建了巴罗达工人联盟(Vadodara Kamdar Union)[4]。20世纪70年代的改头换面运动[5]也使该党招募到了一批激进青年。这时,德赛已经看到,在国际托洛茨基主义运动中,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6]作为正统的捍卫者,他们反对统一书记处多数派推行的危险路线,即多数派似乎倾向于冒险主义游击战。尽管在西孟加拉邦多数人支持国际多数派倾向(International Majority Tendency,IMT)[7],而且通常也拥护印度武装斗争,但对于一个提防纳萨尔派运动[8]的印度托派来说,这并不是一个不自然的立场。德赛先后作为社会主义工人党、共产主义者同盟[9]和革命共产主义组织[10]的领导人,一直是托洛茨基主义运动的全职工作者。
这个小小的托洛茨基主义组织永远无法给全职工作者付工资。结果,在他的特有情况当中,供养他的担子全部落在他妻子和女儿的肩上。这是革命共产主义组织中的女性主义者所关心和争论的一个问题。他们总是觉得乌莎本(Ushabehn)[11]的贡献一直被轻视。第四国际长年在游击战、西欧青年激进学生的定位等问题上的国际内部争议,不幸地强化德赛早在印度共产党时就学到的派别政治。印度共产党,作为一个斯大林主义政党,一直正式排斥派别活动自由。但这仅仅意味着,取代承认派别的,是有时由于政治立场差异不可避免地形成的党内集团。印度共产党容忍隐藏的和不公开的派别,分裂后的印共和印共(马)依然如此。尽管涉及到一些政治分歧,但这些派别往往都是个人化(personalised)的派别。例如,在西孟加拉邦分裂前的印度共产党中,存在普罗莫德·达斯古普塔(Promode Dasgupta)等人的派别与比斯瓦纳特·慕克吉(Biswanath Mukherjee)等人的派别对抗,还有最近印共(马)的维贾扬(Vijayan)派别与阿诸善南丹(Achuthanandan)派别在喀拉拉邦的竞争。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USFI)中的派别则不同。由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各派别对游击战、葡萄牙革命和其他严重政治问题的手段和策略的评价不同,印度的组织分裂了。西孟加拉邦与国际多数派倾向坚决站在一起。印度的多数派则由德赛领导,赞成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主导的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倾向(Leninist Trotskyist Tendency)。
但印度多数派派别斗争的经验加强了德赛长久的宗派主义。后来,在第四国际内部,他会反复被支持极左立场的成员或团体所吸引,并且加入或组建秘密的派别和小组。这与党的建设策略路线日益僵化有关。基于对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的非常机械的解读,而不是其实际能力和活动,詹姆斯·P·坎农(James P. Cannon)[12]被认为是理想的政党建设者。无视印度的政治现实,而着眼于某些经典文本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同时,社会主义工人党在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后也发觉自身陷入了政治困境。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宣布的紧急状态引发了一种倾向,认为形势已经非常糟糕,要发动一场针对二十点纲领[13][13]的斗争。这条路线被否决了。但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认为为了打倒英迪拉·甘地的独裁统治,有必要在选举中支持资产阶级在野党。德赛反对这条跨越阶级界限的路线。在巴罗达(Vadodara),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977年提名塔科雷·沙阿(Thakore Shah)为候选人。但争论仍在继续,到20世纪80年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分歧。早些时候在英国发展的同志更接近于国际多数派倾向(IMT),他们与喀拉拉邦经验丰富的老托派M·拉希德(M. Rashid)等曾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同志们携手合作,组建了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小组(Bolshevik Leninist Group, BLG)。(译按:原文senor应该是senior。)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新一代领导人开始出现。在工人阶级运动的共同工作过程中,他们试图与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小组合并。1984年,合并确实发生了。德赛对合并抱有矛盾的态度。他视这个新的小组(译按:指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小组。)视为前国际多数派倾向成员,或者曾脱党的前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并或多或少不信任他们。此外,他的工人主义(workerism)涉及到极度不信任知识分子。就其部分而言,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小组有许多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然而他们却不习惯在一个共同目标下以有纪律的方式工作。
统一组织革命共产主义组织(Inquilabi Communist Sangathan,ICS)最初在印度十个邦有机构和人员,并进行了重要的群众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由于许多组织成员无法进行严肃的团队工作,部分由于马甘·德赛的专断作风,工作有所衰退。另外,许多前斯大林主义者和前毛主义者被招募进来。一个在西孟加拉的派别显示出他们不过是用对托洛茨基的狂热崇拜取代了对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狂热崇拜。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革命共产主义组织大幅萎缩。最后的危机发生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大屠杀后。当时围绕德赛的派别出于私利攻击了该党最知名的反社群主义(anti-communal)[14]和民权活动家。2003年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由德赛领导的古吉拉特邦代表团拒绝了一场代表会议(delegate session),所以都不清楚革命共产主义组织究竟有多少成员。德赛狭隘的和宗派的工人主义意味着,尽管他正式接受了许多政治文件,但对真正理解女性主义、环保集体行动并将其纳入无产阶级战略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结果,他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是在坚持无产阶级路线,但他的行动不过是以薄弱的政治路线建立秘密派别。尽管他最后从秘密派别中抽身而退(drew back),但他对前毛主义极左派别的支持还是沉重打击了西孟加拉邦的组织。为了胜过环保主义,反对塔科雷·沙阿,他建立了一个秘密的和非政治的(unpolitical)派别(译按:指不是因政治立场而建立的派别,而是基于个人忠诚关系等建立的派别),在他的派别中可以看出一种明显的狭隘思想和非革命途径,这破坏了古吉拉特邦的工作。2003年以后,革命共产主义组织实际上终止了作为一个政治团体的活动。
德赛曾负责推动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为古吉拉特语。他建立了一家出版社兼书店“国际出版物”(Antar Rashtirya Prakashan)[15]。
德赛的妻子乌沙贝恩(Ushabehn)和女儿拉贾尔(Rajal)依然健在。
作者简介:
库纳尔·查托帕迪亚(Kunal Chattopadhyay)是印度西孟加拉邦贾达福布尔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文学系比较文学方向教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俄国与苏联研究、印度激进政治、科技社会史、性别研究等。他也是激进社会主义社成员。
[1] 1964年从印度共产党中分裂出偏左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显然马甘·德赛追随加入了印共(马)。——译者注。
[2]社会主义工人党(印度),1965年成立。该党在政治上与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USFI)保持一致。——译者注。
[3]全印工会大会(All India Trade Union Congress, AITUC)是印度共产党的全国性工会组织,印度五大工会之一,1920年在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下成立,是世界工会联合会(WFTU)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印度现存工会联合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译者注。
[4]巴罗达(Vadodara),印度中西部一城市,印度古吉拉特邦人口第三多的城市。“Kamdar”,即古吉拉特语的“કામદાર”,意思是“工人”。——译者注。
[5] Navnirman Andolan (Re-invention or Re-construction movement),即古吉拉特语“નવનિર્માણ આંદોલન”。从古吉拉特语翻译过来意思是“盖头换面运动”,为1974年古吉拉特邦由学生和中产阶级反对经济危机和腐败的社会政治运动,导致邦政府解散。——译者注。
[6]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一度是美国最主要的托洛茨基主义政党,成立于1938年,80年代逐步脱离托洛茨基主义而转向支持古巴路线,90年代脱离第四国际。
[7]六七十年代时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内的多数派组织,主要由弗郎克、曼德尔、迈坦等人所领导,与坎农、汉森等领导的少数派(即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倾向)对立。国际多数派倾向在60年代末热衷于游击战路线,并在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进行了一些实践,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国际少数派则认为此路线为冒险主义路线,并会导致第四国际组织脱离群众。70年代末国际多数派倾向反省了游击战路线的错误。——译者注
[8]纳萨尔派是印度数十个主张武装反抗当局的毛主义组织的总称。目前,最大的纳萨尔派组织是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纳萨尔派得名于1967年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纳萨尔巴里村爆发的起义。——译者注。
[9]社会主义工人党(印度)1971年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 CL)。——译者注。
[10]革命共产主义组织(Inquilabi Communist Sangathan, ICS),1984年由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小组(Bolshevik-Leninist Group, BLG)合并而成,是第四国际的支部。2002年古吉拉特的种族灭绝发生后组织内部矛盾加剧,不久后瓦解。——译者注。
[11]马根·德赛的妻子。(古吉拉特语:ઉષાબહેન,英语:Ushabehn,罗马音大概是Uṣābahēna,不知道怎么音译)——译者注。
[12]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James Patrick Cannon,1890年2月11日-1974年8月21日),美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是世界产业工人联盟(IWW)的组织者、社会党左翼领袖,参与创建了美国共产党、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以及第四国际。1928年,他在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后,开始支持托洛茨基和左翼反对派。1952年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和第四国际分后,他促成了两者在1963年重新统一,从而组建了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译者注。
[13]二十点纲领是印度国家实施的一个计划,其基本目标在于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二十点纲领最初于1975年启动,随后于1982年和1986年进行了调整(restructure)。随着新政策和方案的出台,该计划于2006年进行了最后的调整。目前已投入运转。——译者注。
[14] 社群主义指印度教至上主义所持的一种印度教社群至上思想。
[15] Antar Rashtirya Prakashan,即印地语“अंतर राष्टीर्य प्रकाशन”。 由印地语可翻译为“国际出版物”。 ——译者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