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克鸡肉粒、150克青笋粒、100克胡萝卜粒……将食材按序投入3个备料盒中,一键启动,大厨立刻被“唤醒”,自动预热、放油、加料、快速翻炒,仅需4分钟,一道有“颜”有“味”的宫保鸡丁热气出锅。
四分钟一道菜、一人干3人活,这位能干的大厨正是由云南曲靖市马龙产业园区大研智能机器人(曲靖)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它以科技之力赋能餐饮,让传统的烹饪智能化,用“食”力赋能厨房,让厨房也能向“新”而生。
精通八大菜系、上千种菜谱的“大厨”踏入本应是“火力十足”的大研智能机器人(曲靖)有限公司职工食堂后厨,出乎意料地没有烟熏火燎的景象,最抢眼的就是不大的空间内摆放着2台形似小冰箱的智能炒菜机,它们正忙碌地翻炒。
工作人员正在将食材放入智能炒菜机器人餐盒中。记者 许卓皓 摄
“我们厨房的这位大厨很厉害,我只需要把切好的青椒和土豆丝分别放入指定的餐盒中,轻触屏幕上的启动键,就可以坐等出锅了。”大研智能机器人(曲靖)有限公司后厨工作人员李艺笑着说,过去一个公司的食堂至少需要3个人,而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
智能炒菜机器人正在炒菜。记者 许卓皓 摄
随着工作人员的一键启动,这位AI大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简单地预热后,置于顶部投料盒中的葱姜蒜倒入锅中,开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紧接着,肉丝被倒入锅中,在透明橱窗外清晰可见,肉丝快速翻滚。不久,青椒也被加入锅中,随后是盐水、酱油等调味料的加入。在这等待的4分钟里,几乎看不到任何油烟,而且是360°翻炒加热,菜品完成后“大厨”自动完成洗锅。“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道菜是由机器炒的。”在职工餐厅用餐的工作人员也不禁对这位AI大厨赞不绝口。
智能炒菜机器人正在炒菜。记者 许卓皓 摄
“这款智能炒菜机器人,就像是一位精通八大菜系及上千种菜谱做法的大厨,可以根据顾客不同口味进行‘私人定制’的菜谱,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大研智能机器人(曲靖)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忠海还细算了多笔账:一人可操控3-5台炒菜机器,一小时可出餐200人;节省空间,整体可降低40%的后厨使用面积;精准投放调料,减少30%人为浪费;炒菜机器人严格执行每个动作,精准控制温度、时间、份量,确保每一道菜的口味和质量保持一致……
陈忠海表示,成本低、稳定性高是机器最大的优势。通过人机协同,智能化机器人正逐步解决餐饮业标准化难的难题,不仅能降低原材料损耗和人力、时间成本,还能提高烹饪的安全性和菜品的卫生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美味和健康的饮食选择。目前,该产品已销售100台左右,主要销往素食餐厅、快餐店、月子中心等。
机器人检测机器人“不仅大厨很AI,而且我们还用机器人检测机器人。”跟随陈忠海的脚步,记者走进AI大厨的生产车间,一台台外形像小冰箱的智能炒菜机正在生产组装,最终来到质检环节。
大研智能机器人(曲靖)有限公司售后工程师张艳双正在执行煲机测试,用另一台工业机器人检测智能炒菜机器人。“现在正在检测屏幕触控的灵敏度,这款六轴工业机器人可连续72小时检测8万次,平均每小时可触发锅体旋转360次,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稳定性。”
工业机器人检测智能炒菜机器人。记者 许卓皓 摄
2023年9月,大研智能机器人(曲靖)有限公司选择在云南曲靖落户;仅隔不到一年,2024年6月,大研智能机器人在曲靖进入试生产阶段。
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五期建设,主要开展工业机器人和炒菜机器人的研发、生产、组装和销售。目前,一期项目已建设完成,投资约0.9亿元,租用标准化厂房11200平方米,建设投产2条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及3条炒菜机器人生产线,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增加地方税收约1000万元,带动地方就业100人。
智能炒菜机器人生产线。记者 许卓皓 摄
“机器人大厨并不是要替代厨师,而是作为补充辅助,为那些不会做饭、不喜欢做饭的人群提供新的选择。”陈忠海直言道,机器人大厨离不开厨师的烹饪技艺,智能炒菜机器人仅是复刻厨师的手艺,让厨师的烹饪经验变成可复制的技能包,实现烹饪的工业化、标准化,“厨房小白”也能做出“四菜一汤”。
从智能点餐到高效配餐,再到机器人精准送餐,科技不断渗透到餐饮业的各环节,如今智能炒菜机器人的登场,或将推动餐饮行业的又一次智能化、标准化、个性化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健康的餐饮体验,引领烹饪新潮流。
策划:杨萍 张成 刘畅
记者|出镜:杨萍
摄像:刘畅 王小羽 许卓皓
剪辑:许卓皓
后期:许卓皓 陈思蒙
设计:陈思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