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写湖南丨一年最少可生产150颗微小卫星 株洲的“星”上天了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附近黄河凌汛区(太空星际022米条带,2024年12月23日成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杨 陈奥男 张必闻 李慧芳 株洲报道
近日,“株洲星座”从太空实时传回数据,画面中以雷达波的独特视角,捕捉到了黄河入海流的壮观景象。2024年11月9日11时39分,“株洲星座”4颗首发星发射升空,分别以株洲产业片区“天元”“芦淞”“醴陵”“田心”命名。自此,浩瀚星空中,有了以株洲命名的卫星。
“这组卫星可执行高分辨率成像、形变监测等任务,即通过‘北斗 遥感’,给地球‘拍照片’。”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株洲星座’将成为国内首个商业化混合式雷达遥感卫星星座系统,预计2025年,我们将完成16颗卫星发射。”
在株洲,卫星发射项目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卫星制造也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着。
1月2日是新年首个工作日,当第一缕晨光照进湖南北斗产业园时,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内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已经忙碌起来。工程师们头戴防尘帽,身着防静电服,步入脉动式微小卫星智能制造产线,开始对机械臂进行日常的检查工作。
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内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
就在两个多月前,赛德雷特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在一片欢呼声中建成投产,这是湖南首个获得卫星制造资质的商业卫星生产工厂,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民营商业卫星制造基地。不仅填补了湖南在商业航天产业生态集群中卫星整星制造的空白,更为北斗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这里每年最少能完成150颗500公斤以下级别微小卫星的批量化研制生产。”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心雅介绍,“就如同汽车生产线一般,工厂能够提供灵活多样的商业卫星定制服务,既标准、高效、高质,又成本控制得当,从而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随着全球商业航天领域兴起,卫星技术趋向小型化、自动化,成本优化,促进了卫星规模化部署。在此背景下,众多低轨星座项目纷纷涌现,带动巨大市场需求,构建低成本、自动化、批量化的卫星生产线成为迫切需求。
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内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
从空中俯瞰卫星智能制造工厂,总装测试、振动测试、磁测试、真空热试验等多个功能区域一目了然,这些区域全面涵盖了卫星整星在出厂前所需的总装、集成、测试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生产和试验条件。
“两年前,我们选择将公司总部从珠江边迁至湘江畔,是因为湖南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政策支持,以及北斗产业园的优越地理与交通条件。”童心雅表示,“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对产业的深刻理解与支持让我们深受感动。”
作为北斗技术策源地之一,湖南近年来全力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合作、规模应用、产业集聚。2023年,湖南北斗产业总产值已达450亿元,年均增长超25%。目前,已形成覆盖卫星平台、卫星载荷和北斗芯片等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王杨 陈奥男 张必闻)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