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先努力做一个“了不起的群众”

发布时间:2025-01-06 20:19:47

  原编者按

  做“了不起的群众”,首先意味着我们不要把一些过于沉重的包袱过早地背负在自己身上,其次,不要放弃对身边人的基本的善意

  当更多的人能成为“了不起的群众”时,那些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尽力而为,挺身而出。当自己的良心与“自利”倾向尖锐碰撞的时候,就能够有更多的人在压力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即便“今年会比明年更好,明年会比后年更好”,我们也必须坚强或不那么坚强地面对它。

  | 叁零柒计划编辑部

  早些时候,叁零柒计划编辑部议定过一个写作方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个体经验记录。我们今天依然把这一宏愿记在心里,但是要谈及本号发出的每一篇文章,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并不是一直在践行这一点。

  那我们实际上在做些什么呢?

  实际上,也有别的同样在做自媒体的朋友向我们提过这个问题。如果要简单回答一下,可能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帮左翼青年写“回忆录”:整理大家的思考与生活的轨迹。我们相信,或许在过去或未来的某一瞬间,大家都需要这样的纪念。在互联网时代,提炼,记录每个人的故事,已经是一件成本很低的事情了。

  与此同时,这件事情的价值恰恰是在推进项目本身的过程当中体现的。许多时候,大家会预设左翼青年应当是一个学生。当然,这没错,在这个群体里学生比例非常高。然而,当我们通过问卷与访谈进入到更多朋友的生活世界当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个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学生总会毕业,青年人总会长大,会不可避免地变成劳动者,去面临过去只存在于书本上的那些“毒打”。事实上,许多朋友的学生时代也并未能远离“社会的毒打”

  大家“遇见卡尔”时所处的人生阶段与处境,接触左翼思想的方式,比我们想象得丰富许多。对我们来说,记录大家的生活轨迹,让大家看到左圈内部不止有一种声音,不止有一种经历。即便在面对一些共同的问题的时候,大家也并非一直有一种应对方式。事实上,那些溢出我们自身生活经验的故事与思考,恰恰是我们思考,成长的重要参照。

  其二,是认识新朋友,经营线上社群。事实上,本号号主曾经说:“我眷恋的是这批人。”公众号也好,自媒体也好,无非是现阶段运营社群的方式。如果这个方式不再能推进下去,那也就未必一定要这么做下去。

  其实,在过去的文章当中,我们也谈到过这个问题。比如有一位朋友提到:

  “最重要的是熟悉起来,建立联系。只有熟悉,才能进行深入地、友好地讨论。不仅是避免交浅言深,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因为陌生、误解带来的冲突、攻击,以及不负责任的暴论。重复的互动对于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运作一个社群,是一个非常宏大,非常细致的工程。尤其所有工作都必须基于线上,面对一群现实当中未必熟识的朋友。编辑部里有一位朋友在教育行业工作。他提到,作为一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来源不一的问题。你似乎不得不去面对,解决这些问题。然而,问题归根结底往往不是老师,不是学校,不是孩子,也不是家长造成的。但是,作为老师,你能改变这个社会吗?

  做教育是这样,做社群也是这样。大家读过几本马列原著,几篇毛选,几本拉黑齐,并不意味着大家“大彻大悟”了——面对外部世界的压力与创伤,大家依然会有痛苦,软弱或不够“成熟”的地方。至于说话习惯乃至待人接物方式,也总会有许多必须认真思考,磨合的地方。

  当我们试图做社群的时候,需要面对的往往是一整个阶级社会的压力——社群并不天然就是“乌托邦”,外部社会中许多不为我们所认可,乃至往往为我们所厌恶的各种因素都时不时会渗漏进来。如果要维持一个融洽的,不同于那些糟糕的“左圈”的社群环境,其复杂程度往往会远超我们的预料。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尝试,我们会继续在这个方向上花精力。

  为什么这个号的选题乱七八糟的?

  这是我们的账号运营策略导致的结果。无论互联网是不是去中心化的,单个自媒体平台本身往往都不得不以某一位作者为中心,以此保证文风与问题意识的聚焦。但是既然我们选择用做社群的方式来做号,选题就不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正如上文所说,左圈内部不止有一种声音,不止有一种经历。那自然也就不止有一种理论or议题上的兴趣。因此,我们的账号难免昨天发一个尹锡悦,今天推一个国际歌,明天谈女权,后天发一篇齐泽克。本号的翻译与荐读环节,基本上都是由社群内的朋友完成的。在现阶段,政治,哲学,经济与女性主义是现在本号常设的四个主题。

  事实上,利用社群经营公众号,利用公众号让大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也一直是我们试图追求的目标。如果单纯从自媒体经营的角度说,这个策略可能远远算不上“聪明”。专攻一些具体的方向,让读者朋友们能够更方便地给一个公众号打上“标签”立上“人设”,可能会更讨这个时代的读者喜欢。

  不过,至少到今天,我们也有自己的坚持。虽然几位编辑依然有自己的立场(这意味着我们并不会无条件放行所有投稿与来稿),但是我们相信,让积极的读者朋友们自己说话,比做大家的“嘴替”更有价值。在今天的环境下,大家已经有足够多各式各样的嘴替了。

  所以,也请读者朋友们继续支持我们。对来稿的读者朋友们多一些宽容,如果实在不愿意宽容,也请大家以来稿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评论区审核很严,大段评论往往不知道怎么就被吞了)。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我们可能犯了很多错,未来我们也一定会犯更多的错。但是对几位编辑来说,叁零柒计划的价值恰恰在于,让那些以前沉默的朋友,不愿或无法参与左翼社群内部纷繁复杂的论战的朋友,只做过左翼内容消费者而非生产者的朋友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论述。

  我们会不断犯错,但是我们相信,比起那些“永远正确”的公众号,我们更能容纳那些,在今天的左翼讨论氛围当中无处容身的朋友们。

  先努力做一个“了不起的群众”

  如果最后一定要对读者朋友们说些什么,我们或许可以说:先努力做一个“了不起的群众”。

  做“了不起的群众”,首先意味着我们把自己当成群众。也就是说,不要把一些过于沉重的包袱过早地背负在自己身上——我们不必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我们不必一直勇敢。当遇到困境与苦痛,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软弱与无力,不必羞于求助。毕竟,借用一位本号老朋友非常积极向上的估计:“今年会比明年更好,明年会比后年更好。”在如此光明的前途里,无论是谁都会有失意或挫折。更不用说,接受左翼理论的朋友,又往往是那些感受到更多挫折的人。

  其次,不要放弃对身边人的基本的善意——这不意味着你有责任不惜一切代价去帮助那些你无法帮助的人,更不意味着你有责任立刻赌上一切去谋求摧毁那些结构性的压迫。然而,这的确意味着一些东西:对于那些艰难度日的人,那些反抗不公而姿态不够“优雅”,策略不够“正确”的人抱以一些基本的同情,避免随便以恶意揣测对方。对于那些可能不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乃至于那些古道热肠,愿意帮助大家的人,不要让他们寒了心。在遇到痛苦与伤害时,不要“挥刀向更弱者”,不要对那些看起来“更好欺负”的人泄愤。当时代的重担落到每一个人身上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日本学者斋藤幸平在一本畅销书中提到,只要有3.5%的人以非暴力的方式真正站了起来,社会就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斋藤的原意是希望大家努力成为那3.5%,但我们深知,即便在有自主自治空间的地方,“3.5%”也未必会顺理成章地站出来。能成为“3.5%”固然值得称道,但我们并不苛求所有人都能努力成为那“3.5%”。“了不起的群众”,恰恰就是托举起那“3.5%”的力量,让他们真正可以站上前台,一起将改变落地。

  当更多的人能成为“了不起的群众”时,那些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尽力而为,挺身而出。当自己的良心与“自利”倾向尖锐碰撞的时候,就能够有更多的人在压力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即便“今年会比明年更好,明年会比后年更好”,我们也必须坚强或不那么坚强地面对它。艰难时世下的献词,我认为加缪写得这篇很不错:

  今年,希冀幸福将是徒劳的,通过工作去建造幸福才关键。不要希冀任何事,而是要做点什么。不要等待着他人从头至尾地构建你的命运,尤其是当命运仍掌握在我们手中。

  《共和党人晚报》今年不会祝您幸福,因为它知道您的身体和精神正在经历重创。但它需要您保持必要的力量和清醒,去努力维持您自己的宁静与尊严。

  2025年,我们一起上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