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新闻周刊》近期报道,北约在挪威设立了一个两栖作战中心,这是北约成员国为加强在俄罗斯北极门户行动而采取的最新举措。报道称,设在挪威北部城市瑟雷萨的这个中心为美国、英国和荷兰的人员提供两栖训练。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拍摄的“扎鲁宾船长”号破冰船
此外,加拿大对北极地区武装部队行动进行评估后出具了一份新报告,呼吁加武装部队对其在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盘点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未来需求,弥补影响其行动的不足。
除此之外,美国、俄罗斯等北极周边国家在军事上也动作频频,给原本暗流涌动的北极地区增添诸多不稳定因素。有分析认为,随着环北极国家军备竞赛加剧,北极或将再次回归“冷战对峙时代”。
1
北约国家加强军事合作力度
北极地区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以及潜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价值等,正成为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的焦点之一,也是国际战略博弈的新高地。
目前,对北极相关领土声称拥有主权的国家共有8个,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除俄罗斯外,其他均为北约国家。这些国家将北极作为展露地区影响力的“窗口”,不断加强在该地区的军力建设,并利用联合演习、武装巡逻和军事开发等方式巩固自身利益,使得北极成为全球竞争博弈的新战场。
为谋求北极霸权,美国不断加紧在该地区进行战略部署。从任命首位北极大使,到单方面宣布在北冰洋等区域延伸大陆架的主张,再到与多国举行联合军演等,美国不断强化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2023年底,美国接连与瑞典、芬兰、丹麦签署防务协议,三国宣布向美国开放多处军事设施。
2024年7月,美国国防部发布《2024年北极战略》,将北极描述为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表示将扩大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备能力和监视活动,特别是加强对高科技传感器、雷达系统和一系列军事装备的投入,以确保北极不会成为所谓的“战略盲点”。此外,报告强调美国与加拿大等盟友在北极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将北极视为加强与盟友合作的重要平台,带领盟国在北极地区设立新机制、规则和程序,以确立自身主导地位和北极霸权。
紧随美国步伐,北约其他成员国纷纷将目光瞄向北极。2022年3月,英国发布首个北极军事战略《英国在北极的防务贡献》,要求英军加强在北极的行动、提升相关能力;当年4月,法国发布首个极地战略《平衡极地:2030年前法国极地战略》,宣称将“讨论和协调军事领域相关问题”等;2024年4月,加拿大在发布的新版国防政策文件中,强调提升北极新兴防御能力,意图通过在加全域及北极地区部署北方作战支持中心网络、机载预警机机队、海岸和水下传感器、北极卫星地面站、外国情报能力和新型战术直升机等。
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也积极加强北极地区军力建设。特别是芬兰与瑞典,在加入北约后更是提升军事采购预算,加紧更新舰艇等装备,以确保在北极地区拥有持续行动的能力。瑞典计划于2025年交付2艘新型“布莱金厄”A26型潜艇,并开建4艘“吕勒奥”级护卫舰;芬兰计划建造4艘“低地”级破冰护卫舰,首艘该级护卫舰已于近日开始铺设龙骨;挪威于2023年开工建造首艘212CD型潜艇,并计划在未来5年另外采购5艘新型潜艇和5艘新型护卫舰。而此次挪威同意北约在其境内设立两栖作战中心,也旨在加强北约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合作,通过为英、美、荷的军事人员提供武装训练,扩展北约在该地区的重要军事存在。
此外,7月11日,美国、加拿大和芬兰的领导人还宣布了制订破冰船合作计划,意图以此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存在。上述诸多行动大大增加了北极地区的安全风险,未来北极地区的军事竞争与战略博弈无疑会更激烈。
2
俄罗斯针锋相对
俄罗斯是地理意义上北极地区的最大国家,拥有最长的北冰洋海岸线,也是最早制定北极地缘战略和政策的国家。长期以来,俄罗斯将北极地区视为其国家利益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在该地区的军事建设和部署力度。
为彰显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存在,自2013年起,俄罗斯恢复了中断近30年的核潜艇北极例行巡逻。2021年,俄罗斯将在北海舰队基础上组建的北极战略司令部进一步升级为独立军事行政单位,同时定期在高纬度地区举行军演,并且重新开放了苏联解体后北极地区被废弃的部分基地和机场。2022年7月,俄罗斯发布新版《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北极被列为俄国家海洋利益覆盖范围的首位,并将美国和北约在北极的活动确定为“主要安全威胁”。2024年7月,俄总理米舒斯京在政府会议上强调,跨经北极的北方海路对于向俄北部运送物资、向世界市场输送金属和能源、进行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过境运输来说都非常重要,“有必要更积极地扩大俄罗斯的破冰船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俄罗斯拥有一支由40余艘破冰船组成的强大破冰船队,其中包括5艘核动力破冰船。与此同时,俄罗斯正在新造5艘3.4万吨的“北极级”核动力破冰船和3艘7.1万吨的“领袖级”核动力破冰船。在破冰船方面,俄罗斯具有针对其他北极国家的压倒性优势。
在军事力量部署上,目前俄罗斯在北极拥有包括新建和翻新的6个军事基地、19个机场、16个深水港在内总计500多处军事基础设施。其中,北极“三叶草”等综合军事基地具有强大、持久的自我保障能力;由S-400、“铠甲-S1”防空导弹系统和“向日葵”雷达站等组成的绵延3000多公里的防空网,具有较强的空天作战能力。此外,俄还在位于北冰洋中的亚历山德拉岛、罗加乔沃镇和科捷利内岛等地部署了适应极地作战的北极战术群(营级)。
2023年7月,俄罗斯国防部作出决定,在北方舰队成立新的包括摩托化步兵旅、团和师在内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重点任务为保卫俄北部边界,集团军成员将接受极地作战训练。除此之外,俄罗斯还正在组建专门用于北极海上作战的北极舰队,并加紧扩建北极地区军用机场。这些都将为俄达成其北极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
未来博弈日趋“白热化”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军事化趋势也日益加速。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极地区的军事化更是被按下了“加速键”,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博弈的又一重要战场。
美国在“大国竞争”思维主导下,意图通过强化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强与极地国家特别是北约盟友合作,并以此进一步构筑对俄罗斯战略包围圈。美国认为,北极上空提供了洲际战略弹道导弹或战略轰炸机的最佳路径,由于卫星或侦察机几乎无法对冰层下的潜艇目标及其活动进行侦察,北极厚实的冰层为潜艇的隐蔽航行提供了良好的保护,有利于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
目前,美国在阿拉斯加已经拥有数个军事基地,并装备了作为“三位一体”核力量之一的战略核潜艇,可在北极冰面下潜航和发射导弹。从北极上空对俄罗斯实施战略打击,能将弹道导弹的飞行路径至少缩短1000多公里,这将大大缩短俄罗斯的反应时间,削弱其报复能力,进而拓展美国的战略纵深。
此外,美国还重点关注北极地区的航道安全,通过在北极地区部署防空和远程预警系统,增加用于侦察监控北极地区卫星的数量,以及加快在北极陆地和海面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等方式,加大对俄罗斯的监视力度。
可以预测,随着美国不断增加在北极地区的力量投入,美军的战略轰炸机、战斗机、航母战斗群等进攻性作战力量今后会更多地进入北极地区活动,为其后续海空力量以及地面作战部队在该地区采取军事行动铺路搭桥。
在美国推动下,近年来北约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对抗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举行联合演习的频率和规模都呈上升趋势。目前,北约在北极地区已经常态化实施“寒冷反应”“北极边缘”“北极熊行动”“北极挑战”“北方利刃”等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不断强化协同作战能力。而随着芬兰和瑞典的加入,未来北约联合军演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在更多方向强化针对俄罗斯的军事威慑。
针对美国及北约的战略挤压,俄罗斯积极强化前沿作战能力,通过不断在北极地区试射洲际导弹,加大在该地区的演训活动力度。近年来,俄多次派“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赴北极海域执行战略巡航任务,并先后在北冰洋地区举行空军飞行战术演习、三军联合演习,出动包括图-160、图-95MS在内的各型战略轰炸机参演,作战训练内容也逐步实现了规模化、集群化和常态化。不少国际媒体注意到,2024年7月,俄罗斯空天军远程航空兵的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在战斗机护航下,飞越美国阿拉斯加海岸附近的白令海水域,执行了13小时的巡航任务。
随着北极地区战略地位不断上升,俄罗斯与美西方国家围绕地区主导权的战略博弈还将加剧。此外,由于北极地区缺乏相关国际法约束,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协调机制,并且受到北极地区丰富资源的诱惑,众多环北极国家甚至域外国家也会相继参与到对北极地区的地缘竞争。对北极地区的“冰冷”争夺还将持续“白热化”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