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卫星看“南水”润民十年间丨一渠清水穿城过 “百年煤城”铺新绿
从焦作市穿城而过的南水北调总干渠。 赵耀东 摄
2014年10月25日,南水北调总干渠从焦作市穿城而过,干渠两侧只有零星绿地。 (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
10年来,焦作市在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修建了3000亩绿化带(2024年4月11日摄)。 (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夏永辉 刘天纵 杨千帆 本报记者 樊霞 成安林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的焦作市,是著名的“百年煤城”。在经历了长时期、高强度、大规模的开采之后,焦作逐步进入资源枯竭期。
2014年,一渠碧波从丹江口荡漾而来,从焦作市穿城而过,为城市铺展开一幅水城融合、生态蝶变的绿色画卷。通水这10年,焦作市陆续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国字号”称号。
从“百年煤城”到“山水之城”,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焦作如何实现蝶变?又如何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南水”穿城而过
2440户居民搬迁
自然流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焦作市拐了两道弯,以“Z”字形穿城而过。
“总干渠焦作中心城区段虽短,仅有8.82公里,但这条线路的规划选定却大费周折。”9月7日,焦作市南水北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整社介绍,因焦作依太行山而建,北高南低,高差近100米。若总干渠放到焦作北边,得下挖100米不等的河道;若放到焦作南边,得修建高达10余米的地上悬河。要实现自流,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才是最佳选择。焦作因此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唯一从中心城区穿越的城市。
穿城而过,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居民必须搬离自己的家。
搬!为保一渠清水北上,焦作人民舍小家、为大家,7个月完成2440户近万名群众的征迁任务。
曾住在马村区马村街道水采街的暴春梅搬进了丽景社区。她说,房间里,安装了集中供暖设施,安全又舒适。社区里,健身路径不断延伸,晚上到中心广场跳跳舞、散散步,“出门买菜、看病就医也很方便”。
丽景社区党总支书记范增介绍,该社区常住人口10781人,是焦作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安置小区,安置群众4280人。这里是马村区业态最丰富、优质资源最聚集的区域,“15分钟便民服务圈”放大了民生“幸福圈”。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期通水。“截至今年8月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焦作市供水6.5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60万人。”焦作市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主任聂春生介绍。
“城市伤疤”变“绿色长廊”
公园搬到家门口
9月8日傍晚,家住和诚外滩小区的许海平登上“枫林晚秋”节点公园观景台,眼前悠悠碧波、青青岸堤,美如画卷。
“7年前可不是这般景象。”59岁的许海平说,当时,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大多是城中村、工人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环境脏乱差,犹如城市的一道“伤疤”,也给“南水”水质带来巨大隐患。
2017年,焦作市启动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工作,下定决心抚平这道“城市伤疤”,构筑“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安全屏障。
历时4个月,焦作市完成了4008户、1.8万人、176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
征迁后,一座开放式带状公园沿总干渠两岸而建,串联起“水袖流云”“枫林晚秋”“诗画太行”等12个节点生态公园、3个主题公园、1条文化街区,统称为天河公园。天河公园为中心城区新增绿地3000余亩,放眼望去,绿树成荫,花繁叶茂,足足有359种乔木、灌木,其中焦作的市花月季就有100多个品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不仅送来清甜的“南水”,还更新了焦作的城市景观。
“城在花园中,人在景中游。”据赵整社介绍,焦作以南水北调为主题,建设了天河公园、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水袖艺术长廊、南水北调第一楼等。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28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没想到这么美的公园竟然搬到了家门口!”许海平笑容灿烂地说,“一座北方小城,老百姓因水过上悠然的生活,感到特别幸福、特别自豪。”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