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高原瑰宝 | 一步一个脚印的“牧羊”人

发布时间:2025-01-03 12:07:38

  原标题:高原瑰宝 | 一步一个脚印的“牧羊”人

  编者按:农稳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根据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昭通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联合推出“高原瑰宝”系列报道,挖掘昭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解码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

  赖石山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崇溪镇境内,海拔3100米左右,这里山势略微平缓,碧草连天,因其山顶有一片怪石而得名赖石山。这些石头有的像鸟、有的像兽、有的像菇、有的像笋,凭空兀立,巧夺天工。

  行走在怪石与草甸之间,偶尔能邂逅三五只正在觅食、散步的云南半细毛羊。

  赖石山风力发电场。刘静涛 摄

  赖石山是云南半细毛羊原种场所在地之一。早在1990年,巧家县便有卓识远见,并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克服各种困难,建立了崇溪镇赖石山种畜场和药山镇小海种畜场。后来,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乡送来了两批共500余只云南半细毛羊,巧家农业农村局的畜牧专家们随即投入了艰苦的选育工作中,一晃已有30余年。

  巧家县畜牧站站长周达云、副站长赵远崇是巧家县最早加入云南半细毛羊选育工作中的“牧羊”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道理很简单,当地有民谣:“本地羊,个体小,生产性能不太高;引良种,做杂交,品种改良很重要。”就为这事,他们多年来没挪一个窝,一直专心致志在研究。

  1987年,周达云从昭通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巧家县畜牧站工作。加入云南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工作中后,他全年大半的时间都要到崇溪赖石山、药山小海两处,根据省畜科院、市畜牧站的技术要求,做好选育、防疫、核心群组建等各项工作。

  矗立在寒风中的半细毛羊。刘静涛 摄

  作为在巧家县城边上长大的小伙子,种畜场寒冷的气候条件让周达云极不适应,而生活上的不便让条件更加艰苦。在种畜场,要步行3个小时到崇溪的集镇上才能买到蔬菜,一个来回,一天的时间都消磨在路上了。有一次,天寒地冻,种畜场的粮食和蔬菜都吃完了,常驻种畜场开展工作的8个年轻人只能到村民家中找饭吃,这样的经历让人终生难忘。

  家畜品种的选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巩固品种选育的成果,就只能继续保证云南半细毛羊育种措施能够按照技术路线实施,才能保证核心群体的谱系清楚可查。2000年,新品种培育成功后,周达云转而负责云南半细毛羊的保种选育工作。30年来,羊场一直坚持严格执行云南半细毛羊选育的技术路线。

  半细毛羊满山遍野。刘静涛 摄

  眼下,工作标准、程序、措施大家都熟悉了,很多工作可以交给羊场的饲养员去做。可是,到了育种鉴定、选种配种、防疫、产羔等重点时段,周达云还是要亲自来指导、布置、监督,确保每个环节规范、准确,不出半点纰漏。

  这些年来,周达云持续参加云南半细毛羊保种工作,参与完成赖石山、小海两原种场核心群性能鉴定、整群淘汰、疫病防治、草料贮藏等保种选育技术工作。通过加强管理,场内种羊性能稳步提高,羔羊成活率同比增长1.74%,繁殖成活率同比增长8.43%,羔羊断乳率同比增长29.94%。

  半细毛羊在草场觅食。刘静涛 摄

  近年来,巧家县原种场公羊在省种羊场、省畜科院实验基地、永善马楠育种站、鲁甸转山包羊场间进行交换、联合育种和试验研究,种羊除满足域内养殖户和企业的需求外,还推广到了周边省市。

  巧家县畜牧站副站长赵远崇从198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畜牧工作,1990年以后,他一直从事半细毛羊选育工作。

  多年以来,羊场支付报酬一直是以向饲养员支付基础工资加奖金的方式进行,这样既不利于羊场的精细化管理,也不利于提高饲养员的工作积极性。赵远崇提出以每月每只羊核定饲养员的基础工资,以羔羊成活率及羊只的等级、产毛量、体重指标作为年底酬金的计算方式。这样创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保证了云南半细毛羊育种措施能够按照技术路线严格实施,让育种场维持30年并不断取得技术的突破,养羊收入逐步增加并稍有盈余。

  多年来,巧家县畜牧站致力于云南半细毛羊的推广养殖,进行技术培训498人次,开展技术服务指导403户,累计推广种羊2537只,实现改良增值3000多万元。

  崇溪镇羊棚村廖家村民小组村民王宝顺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养羊了。“我养的都是毛羊,毛羊当年就能出售,效益很高。今年养了120只,年底可能要出栏60只左右,收入有个七八万元。这些年来,家里的收入就全指望养羊了。”王宝顺说。

  牧羊的村民王宝顺。刘静涛 摄

  王宝顺穿着他自己用半细羊毛擀制的披毡,挥着鞭子,每天就跟着羊群在山岭中转悠,这样的生活习惯了倒也惬意。时间长了,王宝顺在草山建了围栏和简易棚,吃住都在草山上,他的生活每分每秒都和这些羊连接在一起。

  羊毛出自羊身,家财源于勤劳。像王宝顺这样的养殖户,在种畜场周边的背风、羊棚、干沟、安居卡等村共有100余户,户均实现增收10000元以上。

  “目前种畜场核心种群规模逐年增大,可辐射带动全县250余户1000余人开展半细毛羊养殖。”周达云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们。

  这些年来,羊毛收购价格不高,云南半细毛羊的效益没有发挥到最佳,这是周达云和赵远崇心里一直在盘算解决的事情。

  自2023年以来,为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云南半细毛羊的附加值、如何促进农户增收、如何壮大集体经济三个问题,巧家农业部门及崇溪镇注册了“云上飞雪”商标,完成了“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研发与应用省创新团队示范基地”“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羊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省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的申报挂牌,进一步提升了赖石山云南半细毛羊系列产品的品牌效应。同时,由崇溪镇集体经济公司对农户的零散羊毛和种畜场羊毛进行统一收购并进行深加工处理,改变了以往羊毛零散售卖的形式。

  “其实,云南半细毛羊所产羊毛代替土羊毛作为擀毡的材料,也是很好的。而且,擀毡所具有的防潮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如果作为一项深加工产业来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赵远崇介绍道。

  云自舒卷,朝夕更替。在这里,关于半细毛羊的故事很多,它所承载的记忆就是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变迁的侧写。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

  统筹:唐莉娜 李怡 吕翼 曹阜金

  策划:刘建忠 刘静涛

  文字:吕翼 刘静涛

  编审:李怡 刘宝琦 白芯源 谭光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