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语境下,有人抛出这个饶有趣味的疑问。
乍一听,似乎我们都在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什么像西方哲学这种典型重逻辑分析与理性思辨的方式却在东方很少见?
可细究起来,这背后体现着不同的文化脉络的差异性。
1.比如第一点孕育文化土壤差异,也就是社会环境的差异。
西方文化的精神源泉其实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思想家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就像儒家在中华文化的地位一样。
而古希腊城邦林立,居民政治参与度较高,公民常常有闲暇探讨公共事务、哲学命题。
所以,西方文化中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程度高是他们文化的一个特征。
就比如像雅典,民主氛围浓厚,人们常常在广场辩论,催生对抽象概念、逻辑规则的极致追求。
像古希腊哲学的关键人物: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都身处其中的氛围,它们学园里高谈阔论,形而上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就在唇枪舌战与思维漫步中萌芽。
所以在这种氛围中诞生出了许多伟大的西方哲人。
但中国也不差。
当时的中国,古代长期是大一统王朝,主流精力聚焦家国治理。
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诸子百家怀揣济世之心,比如儒家求仁政、比如法家谋法治,比如墨子的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技术上还钻研守城器械,实操与理论并重...
他们的目标:都是给乱世开药方,让国家一统、百姓安居。
所以,要想了解这个时代的中国哲学家思想家,那你就得从他们的政治主张入手,这是了解它们的核心。
但后来的秦朝的“焚书坑儒”又或者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策略,虽然一定程度维护了文化的一致性以及稳定,却极大的打击了百家思想。
儒家兴盛后,更是紧密围绕道德教化、社会纲常,经世致用是思想血液,而非单纯叩问抽象哲理,这决定了学术生长方向与希腊不同。
其实,要我说,假如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让儒家成为正统的思想,中国哲学史上也许会诞生出许多以西方哲学这种重逻辑分析与理性思辨,惯于将事物拆解,用严密论证推理的思维的哲学派别。
也不能说是诞生,只能说会发扬起来,因为中国哲学史中已有这种重逻辑分析的学派。
比如墨家。
在《墨经》里,有着对概念(名)、判断(辞)、推理(说)的严谨界定与剖析 ,例如对“故”“理”“类”等逻辑范畴的阐释,用类似西方逻辑推理的方式探讨知识获取、辩论规则。
他们把事物按逻辑拆解,探讨辩学的目的、方法与准则,以求明是非、审治乱,在百家争鸣的论辩环境里,为观点交锋打造理性框架。
还有名家。
惠施、公孙龙这一众名家学者更是思辨高手。
比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离坚白”这一经典论题,乍一听违背常识,实则暗藏精妙逻辑。
他把“马”“白”“坚”“白”等概念剥离细分,通过抽丝剥茧的论证,考验着时人对概念内涵、外延的精准理解,尽管结论充满争议,却极大地推动当时学界对逻辑分析的重视,激发理性思考的热度。
当然还有其他的学派。
2.除了文化的土壤,还有语言特质。
古希腊文语法规则严密,词性、时态清晰,适合构建复杂逻辑论证。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依托精准语言外壳,有条不紊推导,从大前提、小前提得出结论,丝丝入扣,奠定西方逻辑思维根基。
但是汉语重意,文字灵动洒脱,意境为上。
就比如诗词里的意象、还有留白韵味,都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所以在哲学表达时,同样也是金句频出、深入浅出,但也追求意。
比如老子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这种充满玄思却不拘泥形式逻辑,更倾向直觉感悟、整体把握,主要看师傅的引导以及个人的悟性。
而不像柏拉图构建理想国那般巨细靡遗、逻辑严丝合缝的理论模型,于是难以催生同类型的思想巨擘。
3.还有传承知识延续的差异性。
像西方学术传承脉络连贯,从古希腊到古罗马,虽有波折但哲学火种不灭。
中世纪神学也悄悄糅合古典哲学,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著作被后代,甚至现代人仍然在反复研读、阐释。
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不断添砖加瓦,知识体系滚雪球式壮大。
但矛盾的点就是:继承古希腊先哲的思想的西方人文主义绝不简单是是今天我们认为美国的那种个人自由主义至上的文化。像一说美国,就是自由!
比如古希腊城邦生活高度强调集体,公民从出生起,命运便与城邦紧密相连。
苏格拉底甘愿受死,也要维护城邦法律的权威,哪怕自认为正义,也会撕裂集体秩序,充分彰显出公共利益优先的意识
柏拉图构思“理想国”,将公民划分不同阶层,各司其职,哲学家执政也是要凭借智慧引领大众走向善与正义,个人才华与追求统统融入城邦建设大业里。
话说回来,柏拉图这一点倒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内圣外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常伴文化动荡,秦焚书坑儒、朝代战乱,典籍损毁遗失严重。
学术传承重师徒心口相传、注疏解读经典,创新多是微言大义式阐发,要靠悟性。
比如有句话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只能带你学基本的内容,至于你能达到什么样的成就,靠自己的悟性。悟性的提升就像修行一样,需要探索。
这一传授的难度包括到现代社会,也是可以充分体现。
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传递。像学会复杂的糖画,学习周期短则两三年,长则十来年。这种非常考验个人的投入专注度以及悟性。
所以古代思想的传递到现在,到底能留下多少最初的思想谁也说不准。
反正不像西方思想可以突破框架、开宗立派,反而知识体系迭代较缓,限制了对标希腊先哲般开创性思想家的批量涌现。
比如早年的马克思是黑格尔的思想追随者,但马克思在后面的过程中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学说,提出了自己的学说。
整体来讲,中国思想也罢,西方思想也罢,都是不同的思想文化。
我们有孔孟老庄,构建起完备的道德伦理、人生哲学大厦,还有更多别的思想文化,以史为鉴,为民族留存智慧。
我们的哲学扎根生活日常、家国大业,实用性与人文关怀十足。
所以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西方智慧高峰,中国先哲则是东方精神的巍峨山峦。
回到问题:
过去,中国没有像亚里士多德或者柏拉图这种西方哲学思维的人物,但我们有像孔孟老庄这类充满东方哲学的人物。
未来,我相信在中国的土壤上,不止会有传统东方哲学的伟大兴起,也会有西方哲学的继承与兴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