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市井里的万千气象㊴】从“易淹区”到“逸安居”, 吕石桥村“丰”景独好

发布时间:2025-01-03 05:11:08

原标题:【市井里的万千气象㊴】从“易淹区”到“逸安居”, 吕石桥村“丰”景独好

【开栏语】

在这片土地上

当我们聊起幸福

聊的不仅是悠远流转的千年时光

也是人来人往的春熙路、微醺的玉林小酒馆、信步闲适的府南河

更是灯火不熄里奋力擘画的科创高地、雪山下公园城市的未来

在这里

多元性已成兼容并包的缩影

慢节奏就是安逸生活的表达

加速度则为发展动能的注脚

而幸福

便不再只是字里行间的宏大叙事

更是千家万户的真情实感 是市井街巷里的烟火人间

2024年,四川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市井里的万千气象》。带您走街串巷,去聆听街巷里的烟火故事,破解幸福城市的养成密码,读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一起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周琼 摄影报道

最是一年好“丰”景。眼下,成都市蒲江县吕石桥村的近1000亩水稻基地里,阳光下闪着金光的谷穗压弯了稻秆。一旁不远处,800亩蔬菜基地、500亩柑橘基地也正在等待硕果满仓……

2023年,吕石桥村正式实施“185”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千年流淌的蒲江河滋养下,今年,村里迎来了规划实施后的第二个丰收季,全村上下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但谁也没想到,滋养着这片土地的蒲江河,4年前却也让村民们“谈河色变”。

“蒲江河虽是吕石桥村丰收的保障,却也是我们曾经是‘易淹区’的原因。”想到曾经发蒲江河洪水时的场景,吕石桥村党委书记白蓉华连连摇头。村上临近蒲江河、临溪河的部分区域,由于地势低洼、河流交汇,一遇洪水往往就溢岸成灾,不仅吕石桥村如此,连寿安街道的大部分区域在汛期时都要遭受洪水的“席卷”。

2020年遭受洪水的吕石桥村,左边是村上种植的柑橘(图片由吕石桥村提供)

“2020年的三场洪水,真是把我们淹得太恼火了,很多村民电器家具都直接被冲跑,更别说泡水的柑橘田了。”回忆起往年汛期,吕石桥村村民张莉红也一样心有余悸。“我们很多老房子,都被泡了,没办法住了。”

稻田的不远处,吕石桥村第二批易淹区安置新房“逸安居”,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收尾施工。白蓉华介绍,为了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出资建设安置房,让受灾区域的村民们搬离危险的区域。在这之外,疏通河道、治理河水,从根本上防汛防涝。“根据街道上的统一安排,我们发动村民‘掏沟沟’‘改梯田’,对水道疏导结合。”

吕石桥村第二批易淹区安置新房“逸安居”

住进了新房子,如何“靠地吃饭”,鼓起村民的“钱袋子”?“秘诀”便是换农作物及整合土地。

原来,早在2019年吕石桥村就结合当地特色制定了“185”发展规划。不过当时的1000亩地并不是种水稻,而是种柑橘。“柑橘地容易被淹,有些年份受到洪水影响,几乎没有收益。”蒲江县原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敏说。

为了治理“易淹区”,村“两委”带着村上的种植大户、村民们一起到处调研,去别的村考察,还请教市里的农业专家……最终吕石桥村结合自然、地理和市场等现实条件,充分考虑农业发展实际以及百姓意愿,重新调整了村里农业结构。不仅实施退园还耕,引导农户将受到灾害的、低产的果园改种为水稻、油菜等喜水耐涝的粮食,还建设起了高标准农田。1000亩地的柑橘,就这样变成了1000亩水稻田。

2022年,村上联合161户农户和8家家庭农场,成立了蒲江县原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易淹区域改种水稻,耐涝能力翻了几番。“现在我们再也不怕洪水淹地了,”刘敏说,除此之外,“从育苗、整地、插秧到田间管理、收获都统一管理,大大节约生产成本。每年的流转价格高、租金支付也及时。”

“我们现在都主动要求把土地流转给农场,包括家里的土地还在种柑橘的村民,也可以加入村里另一个柑橘的合作社。收益比原先自己种地时还多,节约出来的时间还能打些零工。”吕石桥村村民张艳红说。

“我们还注册了‘吕石桥’商标,组织村民培训,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外出观摩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发挥村上特色农产品的最大价值。”白蓉华介绍,村里现在既有坚持村里传统柑柚的蒲江县众鑫柑柚专业合作社,也有“易淹”作物改造下,所成立的蒲江县原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双管齐下,土地整合、农产品销售。

吕石桥村的传统柑橘产业

其中,众鑫柑柚专业合作社更是全体村民入股,家家有分红,户户得实惠,实现了租金、股金、酬金、奖学金四重收益。目前,合作社总资产达2000多万元,合作社年周转量达2万-5万余吨,年交易额约1.3亿元,带动当地800余人就业,每年务工人员工资达1800万元,为全体村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接下来,我们希望能走出一条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生态富民之路。比如由我们村的闲置农房改建而成的,全国首个以昆虫为主题的村级科普馆——蒲江昆虫科普馆,集自然、科技和娱乐为一体,在去年9月正式开馆。我们也正积极实践探索集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游学体验、餐饮文化等为一体的集体经济新模式。”白蓉华说。

今年吕石桥村的丰收活动(图片由吕石桥村提供)

【记者手记】

如今,提到蒲江河,吕石桥村的村民再也不怕了。河水依旧湍急,但却也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这片土地。

用好一条河,改变一个村。从“易淹区”到“逸安区”,他们,“掏沟沟”“改梯田”、换新房、种新地。村民的喜悦不仅是“住上好房子”更是真正的“过上好日子”。

转换主产结构、创新创收方式,是吕石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益探索和示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

又是一年丰收季,走进吕石桥村,你能看见稻田间金色麦浪,听见田间地头的欢笑,还闻见稻花香夹杂着柑橘的酸甜——这是吕石桥特有的“丰”味。

出品人:方埜

总监制:雷和斌

策划:戴璐岭

本期记者:许雨珂、周琼

视频拍摄/剪辑:周琼

美编:何如冰

特别鸣谢:蒲江县吕石桥村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许雨珂 周琼 摄影报道 手记)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