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进村,远远便传来一阵欢声笑语。西畴县鸡街乡鸡街村委会蝴蝶村小组村民们围坐在村口榕树下,谈笑间,村民陈立粉说起村里的变化:“整治之前土地零散,道路不通,也没有排灌沟渠,种植农作物效益低。现在,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燕窝果,既有租金还能到家门口务工。”
2021年,蝴蝶村小组对全村100多户人家的土地进行提质增效,按照项目验收要求,需要将整治好的土地统一流转给公司种植3年。但这样一来,村民面临着无地可种的局面,要分地,村民的意见又难以统一,不少群众担心,如果改不好,旧问题解决后又会引发新矛盾。
“矛盾纠纷对于矛盾双方的影响巨大,倘若当时强势进行统一流转,不听取群众的意见,后果不堪设想。”鸡街乡鸡街村村委会主任杨孝庆说。为此,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片区网格员白天量地,晚上入村,把调解室从办公室搬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矛调小组收集群众意见进行综合研判,最终将整治后的良田分到了各家各户手中。
“之所以能精准研判矛盾风险,做到源头化解,靠的是对风险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应对,靠的是对‘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机制的不断探索与完善。”杨孝庆道出了秘诀,鸡街村成立鸡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微网格”搭建调解网格75个,配备6名村干部作为专职调解员,135名党员成为兼职调解员,蝴蝶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3年鸡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近年来,西畴县着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机制,对各村(社区)矛盾纠纷必到、突发事件必到、聚集活动必到,对困难特殊家庭必访、留守家庭必访、长期外出返乡家庭必访、新分户家庭必访,变“坐等纠纷上门”为“主动排查化解”,完善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多年来,西畴县93%的矛盾纠纷解决在村内,6.2%解决在乡(镇)内,0.8%解决在县内,实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重大问题第一现场研判,确保小事不拖大、隐患不爆雷。
“过去基层矛盾纠纷处理难在见得到的管不了,如今多部门合力共治,治理力量不断下沉,矛盾纠纷无处遁形。”西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雷必婷介绍,西畴县将关口前移,整合多种资源,组织全县11000余名各级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组建“必到必访”小分队,嵌入县、乡、村、组4088个微网格,对各类风险隐患早预判、早介入、早应对。2022年底探索创新该机制以来,西畴县共走访群众5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个,协调解决群众困难4000余个。西畴县先后5次获得云南省“先进平安县”称号。
为畅通群众反映社会治理问题和表达个人权益诉求的渠道,2022年起,西畴县推出“接诉即办”小程序,让群众通过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录入诉求,线上“点单”,由小分队线下精准“配送”服务,高效办理群众反映诉求。截至今年11月,“接诉即办”小程序累计注册用户70436人,收到诉求2475件,受理率100%,办结率99.72%,群众办结满意率达95.89%。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世涵 张文峰
记者手记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推行“三必到四必访”以来,记者看到西畴县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交心,用热情换来群众的信任,及时了解群众不想说、不愿说、懒得说、没地方说的心事,用心、用情、用力回应、解决群众关切,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
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更要努力同群众坐在一起,为群众多想一步,才能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