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东川区:建设就业“幸福里” 捧牢增收“金饭碗”

发布时间:2024-12-28 11:07:33

  零工市场帮就业。

  东川区就业“幸福里”社区。

  东川区坚持把就业“幸福里”社区建在搬迁群众和村民身边,健全完善“就业‘幸福里’社区 乡镇村社服务站 劳务企业(合作社)”新机制、新平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92.34%,脱贫劳动力就业率达92.33%。2024年,全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72万余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4万余元,占人均总收入的77.91%。

  一套新机制 群众就业有组织

  东川区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昆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总人口31.6万人,有农村劳动力12942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6333人,就业任务艰巨。

  东川区紧紧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两条主线,按照政府组织、企业运作、村社参与、群众就业思路,建设就业“幸福里”社区1个,提升改造各乡镇(街道)就业服务中心10个,打造村社“幸福里”驿站4个,引进劳务公司和合作社,开展专业化就业服务。

  以就业“六步法”扩面增效为统领,当地建立集就业“幸福里”社区、乡镇村社服务站、零工市场等于一体的服务体系,组建就业工作队伍,健全管理机制,打造就业服务品牌,以“五个一”工程持续推进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

  出台就业“六步法”工作方案,全区就业服务队伍坚持脱贫不脱钩,就业工作不松劲,进村社、进家门、进企业,扎实开展网格摸底、敲门问需、联合找岗、订单培训、转移就业、入企稳岗“六步法”,把群众送进工厂企业和农业基地,实现精准就业,保障稳定增收。

  一辆直通车 群众务工不用愁

  东川区加强党建引领,打造就业“幸福里”示范点,完善服务措施,形成“全区有组织、村社有特色、服务不出村”服务圈,被群众称为务工“幸福就业直通车”。

  东川区是昆明市易地搬迁人口最多、城镇化安置率最高的县(市、区),易地搬迁户8518户31674人,有劳动力16639人。东川区把就业“幸福里”社区建在对门山易地搬迁群众集中安置点,引进劳务公司提供工作岗位,实现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无缝对接。落实就业帮扶车间扶持政策,引进艾福思和昇隆电子元件厂、恩溪服饰、春晓现代果蔬产业园入驻搬迁社区,帮助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开通就业“幸福里”直通车,每天接送群众到10余公里外的金地农业、中毓蓝莓、姑海渔谷等基地务工。搬迁群众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用劳动创造幸福,顺利融入城市生活。铜源搬迁社区还把企业拣辣椒的手工活搬进社区,老年群体不出社区就能务工增收。

  新店房村把发展特色产业和带动村民就业紧密结合,种植红土橙带动常年务工50余人就业增收。在大户带动下,全村有10亩以上种植大户20多户、种植户270户,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2024年,橙产业预计收入达1000万余元,村民务工增收200余万元,实现“家里有产业、开门能就业”。全村走出“一橙带动、两业增收、三轮驱动、四方共赢、五子登科”的发展新路子。

  东川区阿旺镇向阳社区成立了“小喇叭”就业志愿服务队伍,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发展橙、番茄等产业带动就业,建立幸福食堂,开设“四点半课堂”,服务“一老一小”,解决务工群众后顾之忧。社区党委书记张关华说:“向阳社区1100多名劳动力有600余人在昆明主城区务工,400余人在区内就近务工,近百人到外省务工,务工群众家里‘一老一小’由社区走访照顾,让务工群众安心工作,一心一意创造美好生活。”

  东川区在城区建设标准化零工市场,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专业服务好灵活就业群众。零工市场加强与产业企业和种植大户对接,掌握用工信息,和群众需求无缝对接,让750名灵活就业群众从“站在街边找工作”变为“坐在市场挑工作”。零工市场服务人员走村串户促就业、田间地头搞直播,了解群众就业需求,宣传落实就业政策,把岗位送到群众手中,把群众送到用工企业。

  各乡镇、村(社区)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创新举措,服务群众就业,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份新答卷 幸福就业不是梦

  2024年,东川就业“幸福里”社区跻身云南省首批就业“幸福里”社区行列,就业“零工市场”被认定为市级“零工市场”。

  2024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521人,其中农村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5201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居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步推进。兑付跨省务工交通补助504.85万元,惠及群众4998人次,群众就业增收积极性越来越高。

  就业“幸福里”社区坚持压实三级书记抓就业责任,联结劳务服务合作社21家,对接用工企业110余家,认定就业帮扶车间88家,共同挑起组织群众就业重任。先后与昆明主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江苏宝应经开区、上海普陀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组织召开招聘会28场、企业供需见面会3次,“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送外出务工人员526人,群众就业选择面更宽。

  持续擦亮“东川安保”“东川味道”“东川拆建”“东川医护”“东川电工”等劳务品牌,积极申报“东川开花洋芋新农人”“东川面条匠人”市级劳务品牌。“订单式”培训农村劳动力89期4579人,扶持务工带头人25名,提高务工群众专业素质,培养工匠精神,夯实高质量充分就业基础。

  建立昆明主城区以及上海、江苏、广东等区外就业服务联络站5个,设立务工流动党支部2个。当好务工群众“娘家人”,外出开展“拓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维权”服务4600人次,慰问服务外出务工人员5000余人次。发放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生产生活补贴惠及573人,开发“关爱型”乡村公益性岗位209个,让“一老一小”安心生活、外出务工群众放心务工。

  “就业是东川最大的民生工程。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就是要为脱贫群众搭建家门口就业平台和桥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想干活的人有活干,让能干活的人有钱赚,让有活计的企业能找到工人。我们要继续发扬就业‘六步法’精神,深入推进‘六步法’扩面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好‘先手棋’、走好振兴路。”东川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报全媒体记者 姜定才 通讯员 普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