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发布时间:2024-12-27 16:07:29

  12月27日,《云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据发布会消息,《条例》共九章58条,由总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城乡融合、保障措施、附则组成,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管理体制。《条例》规定,各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乡村振兴促进工作实行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乡村振兴促进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人民政府的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促进工作。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业对外开放、打造“云品”国际品牌、扩大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等方面持续发力,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关于产业发展。《条例》规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断释放乡村产业活力,推动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建立和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协调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标准体系、追溯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做优做强山区特色经济等方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关于人才支撑。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有助于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条例》对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机制,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才三方面的队伍建设以及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和保障机制作出规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关于文化繁荣。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振兴可以为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条例》对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乡村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等作出规定,推动实现文化铸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关于生态保护。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的应有之义。《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对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优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作出规定,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

  关于乡村治理。推进乡村社会现代化,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乡村治理的完善程度对乡村的政治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有深刻意义。《条例》对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执法经费财政保障、农村社会安全保障等作出规定,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关于城乡融合。《条例》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对城乡要素交换流动、村庄规划建设、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农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制定《云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有利于从法规制度上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以及国家和我省系列文件精神落地落实。有利于将我省乡村振兴方面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经验办法上升为地方立法,依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利于将我省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工作机制、保障措施、职责分工和检查考核等固化下来,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云南网记者 张琦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