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绿美大廊道 美好新生活——写在云南姚安至南华高速公路通车之际

发布时间:2024-12-27 09:07:31

  白石地大桥

  南华西收费站

  12月27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级有关部门、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奋斗,由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投资建设的姚安至南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姚安县至南华县仅需20多分钟车程即可抵达。这条绿美廊道将进一步加密滇中高速路网,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人流物流聚集,为沿线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红色引领 党旗飘扬凝心攻坚

  姚安至南华高速公路起于姚安县东丰村,接新楚大高速公路姚安枢纽互通,止于南华县红土门(弦子村),全长35.7公里。这是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规划的重点工程、楚大高速公路复线与G56杭瑞高速公路的重要连接线,也是云南省出境入川的重要通道。

  线路途经区域地形起伏较大,滇中红层广泛分布,与铁路、原油管道等交叉多,施工保通及协调难度大。面对项目建设的难题,姚南项目全体建设者迎难而上、勇当先锋,秉承云南交投集团“修好路、修生态、修文化、修人心”的价值理念,深化“云路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开展“党旗在工地一线高高飘扬”系列活动,以争创政治、开路、攻坚、绿美、清廉“五个先锋”为标杆,打造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国企新实践。

  云南南姚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明介绍,项目建设前期,项目公司党支部组建工作专班,组织班子成员和业务部门深入工地一线察实情、解难题、推进度,带动公司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稳步高效推动工作。

  从姚南项目踏勘开始,工作专班聚焦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电力专线、人员设备、标准化建设、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等痛点、难点问题,靠前作战、靠前服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有效推进姚南项目工程建设用地等手续批复办理,为后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各级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开展专题调研,协同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施工保障。”李光明介绍,良好和谐的政企关系为项目平稳有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质”为基,“安”若磐石。姚南项目实施全面标准化建设,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引进第三方监理、技术咨询服务等多项措施,提升监管效能,强化质量控制,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未发生安全生产和质量事故。

  为保障施工进度,项目公司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青年生力军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引领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到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仅用176天的时间就实现姚南高速公路姚安互通立交建成通车的目标,实现了姚安人民“从家门口上高速”的夙愿。

  蓝色赋能 数字科技双轮驱动

  在南华县龙川镇大谷堆村,大谷堆大桥横跨深山峡谷,雄伟的身姿格外壮观。10月24日,大谷堆大桥历经79分钟的精确操作,成功完成顺时针69.5度旋转转体施工,刷新西南地区转体桥单体墩高的最高纪录,成为国内首座最高墩中转体桥。万吨“巨无霸”转体需要先进的测量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反复测算参数,才能保证每个步骤都准确无误。大谷堆大桥的建成,是姚南高速公路科技攻关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的一次有益尝试。

  作为云南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主力军、投融资主平台、全产业链经营主实体,云南交投集团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的重要引擎。

  “项目建设之初,我们以云南交投集团打造的科技数字双赋能为引领,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关键技术攻关、‘四新’技术应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助力工程建设取得周期经济效益。”云南南姚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龙介绍,打造隧道施工采用门禁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既实现现代化、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还通过全线投入使用钢筋加工数控设备,节省人力、场地,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数字化场景、数字产品的应用在姚南高速公路上也随处可见。主线上平均一公里设置一处监控摄像机,对路段全程视频监控,实现视频联网共享和控制信令交互;收费站采用智慧化收费模式,通过车道布局优化及系统重构,建设入口自动发卡,出口自助缴费车道,成为云南省第一条在建设期内同步完成云收费系统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同时,项目在出口匝道设置CPC卡预计费设施,提前完成计费,缩短收费站缴费时间、提高通行效率,成为云南省CPC卡预计费试点工程。

  绿色为底 开创美好生活新通道

  驾车驶过石星隧道群,隧道的灯光随着汽车的行驶发生变化。“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灯随车走”的照明效果,在满足隧道照明指标要求的同时也提高隧道照明的均匀性和安全性,实现隧道运营过程中安全低碳、降本增效的目标。

  在全线6座隧道入口加强段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随车调光系统。通过布设雷达型调光控制器、物联网调光控制器、雷视一体机等设备,实时监测隧道内行车数据、洞外照明环境,利用先进的跟踪技术和分级渐变调节技术,实现灯随车走的照明效果。

  聚焦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壮大“三大经济”工作部署,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姚南项目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把其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融入“大保护”,深入实施绿美交通建设,加快融入云南交投集团培育发展绿美通道经济步伐,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通过强化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自行组织环水保检查近30次,加快推进弃渣场压实整形、复绿复垦,排水拦截、移交等工作,坚持最大程度的保护、最大力度的恢复,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李光明介绍。

  项目还实施绿美融合“全智能灌溉系统”建设,通过精准灌溉、智能灌溉,节约养护用水,确保全生命周期绿化景观效果,消除洒水车占道作业隐患,降低道路运营交通安全风险。

  项目在中分带、路侧、立交区、隧道三角区、停车区、收费站等区域设置全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对风速、降雨量、土壤及空气湿度等数据进行监测及数据分析,确定各区域的灌溉时间、灌溉水量,并自行运行灌溉系统,实现浇水养护智能化和浇水养护作业洒水车不上路目标。

  “交通 新能源”融合方面,利用沿线设施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姚安、弥兴、南华3个收费站及太平停车区4个站点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减少运营用电费用支出,“余电上网”获得经济收益,有效降低项目运营成本。

  纵横交错的公路网,连通了云岭大地广袤的城乡,更串联起了机遇与希望,让美好通途连接你我。围绕云南交投集团“交通 ”拓展新产业新业态布局,姚南项目将抓紧抓实工作“三部曲”,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开辟新赛道,推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承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