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所谓《论持久战》的观点来看待当今世界,并不是说,今天的世界已经处于一种战争状态。在这里我们用一种类比的方式来看待当下的世界。今天的霸权主义势力,正在竭尽全力地要围堵和打压中国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在世界上就形成了一种客观上存在的围堵与反围堵,打压与反打压的斗争。这样的一场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们的意愿为转移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斗争并不只存在于中美之间。在全球南方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斗争。这两种斗争还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斗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这种围堵与反围堵,打压与反打压的斗争,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争,但与战争却有不少相似之处。简单说来,就是一方要吃掉另一方,而另一方就要坚决避免被对方吃掉。战争的基本态势也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虽然战争的胜负并不以一方一定能吃掉另一方为标志,但至少在某些战场,在某些阵地,总有歼灭与反歼灭、夺取阵地与坚守阵地的战役。
中国不会参与冷战,更不会挑起冷战。但是中国的对手却不这样认为,虽然美国也口口声声地说他们不会搞新的冷战,但是他们对中国的封杀,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都与冷战中的许多做法非常类似。在达种情况下,中国虽然坚持不会参与这种冷战,但并不等于就允许中国的对手们肆无忌惮地来挑衅中国。
所谓中国不会参与冷战,就是中国不会用冷战的手段来参与这样的搏弈。这样的冷战手段对中国来说,既没有意义,也达不到中国所期待的效果。中国的做法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那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绝不会让你给我带节奏。
美国曾经在南海上采取对中国围堵的手段,而中国另辟蹊径,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这既不是围魏救赵,也不是在打一场上甘岭战役。这是在开辟另一场帝国主义者们所不熟悉的战线。虽然我们对这条战线最初也不是非常熟悉,但是我们有了自身基本的设计和方案,而且在此之前,也曾有过多个试点。在试点时,虽然并没有使用一带一路的名号,但很多具体做法都在后来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有所体现。我们曾经较为分散地帮助某些全球南方国家进行基础设计的建设,帮助他们发展自身的产业,这既包括农业,也包括工业制造业,还包括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这些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再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水到渠成。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相关战略的实施,在全球南方国家那里得到很大的响应和欢迎,而西方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帝国主义完全是一片愕然,不知所措。我们没有采取与美国硬对抗的做法,而是通过一种迂回的方式来加强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争取到很多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而美西方对全球南方国家那一套令人生厌的做法,早就让全球南方国家不胜其烦了。美西方企图拉拢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对抗中国的做法,基本已经不太管用了。除了极个别的如菲律宾这样的不识实务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已经对美西方产生了较强的戒心。
这这样一场搏弈中,如果世界上没有更大更急剧的变化,我们会坚持这样的方式继续做下去。所谓斗而不破就是我们现在采取的最好的一种方式。美西方是要打算彻底毁掉中国。但是他们现在还没有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来这样做,而且他们现在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跟他们撕破脸。很多情况,该谈还是要谈,该斗还是要斗。谈的时候我们尽显诚意,但决不放弃原则,不拿原则做交易。该斗的时候我们也要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同时也要灵活处理。小步伐的后退是为了大踏步地前进。在争取我们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让一点小利,而不至于不留余地。
我们主要的做法还是在发展国内方面。我们要抓紧一切时间,利用现在宝贵的时机,争分夺秒地进行我们的建设和发展。时间对于我们非常宝贵,容不得我们浪费,容不得我们做无谓的消耗。美西方肯定要对我们进行捣乱和破坏,对此我们要做最充分的准备。但是他们现在所能做出的选择也是有限的。他们现在还不太至于马上就跟中国撕破脸,去全面损害中国的利益。这不是说他们有多么慈善,有多么好心眼,是因为他们现在这样做,对他们自身的利益也是有害的。这就是他们的投鼠忌器之处。这也跟在战争中“围三阙一”一样,给对手留一点希望,留一条无关紧要的后路,使之不至绝望,不至于在现在就要做拼死的搏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宝贵的时间,增强我们自身的实力。等到我们的实力完全能够对于对方实施碾压的优势之时,我们的对手再如何疯狂,再如何想搞一场拼命的搏杀,他们已经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了。
对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我们还是要坚持寸土不让的态度。意识形态与利益方面的斗争有所不同。在双方在利益方面的斗争中,有时争得的利益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关系都不是多么地大。即使有的利益暂时失去了,将来还是能够夺回来的。但是在意识形态方面,我们必须坚守我们的原则,坚守我们的底线。这样做,不仅要让我们的人民知道我们的底线在哪里,让我们的人民知道我们为什么必须坚守这样的底线,而且也要让我们的对手知道,我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底线是不容侵犯的。这样的意识形态底线,对于全球南方国家的人民能够更清楚、更明确地了解中国的立场,了解中国的态度也是有益的。他们或许也有可能从我们的意识形态中找到他们所适用的内容,同时在对抗美西方的舆论攻势时,对抗美西方在意识形态的攻击时,也能找到一两件必须的武器,来与美西方的舆论战进行必要的搏斗。
说到《论持久战》,我们目前与美西方之间的这种围堵与反围堵,打压与反打压的斗争就如同处在战略相持阶段。在总的力量对比上,现在的我们还不占有绝对的优势,我们与美西方之间,各有各的优势,这就是战略博弈处于相持阶段的基础。我们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尽最大的努力,来发展我们自己,就是要让我们在这段战略相持阶段中利用好这段时间,争取我们在力量对比方面能够实现战略力量的增长。抗日战争中的持久战,战略相持阶段主要是从1939年到1942年,这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特别是1942年,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开展“五一”大扫荡,给我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带来很大的损失。我们在那段最艰苦的时间,咬紧牙关,尽最大的力量坚持下来。到了1943年,形势就开始发生变化,原来的敌强我弱的局面,开始发生静悄悄的改变。敌后的抗日军民,已经有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开始展开战略意义上的反攻。虽然反攻的规模不大,战果也有限,但毕竟已经开展了反攻。这为中国战场上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等苏联红军攻入东北,消灭了150万日本关东军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兵败如山倒了。
我们现在所处在的战略相持阶段,也有我们所存在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咬紧牙关,把这段艰难的时候扛过去,最后大反攻的时刻就已经不远了。
现在中国与美西方之间处于某种相持阶段,主要是因为美西方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而我们虽然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是强大地还不够。所以,我们的努力与发展还是会遇到某种程度的甚至还是较大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真的必须要认清这个相持阶段。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认为我们的力量已经超越了美西方。事实并非如此。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相持阶段,敌我双方的力量是在彼消此长。现在中国与美西方的力量对比也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吗? 总的来看,确实如此。当然,我们不会否认,在某个阶段,在某个领域,中国与美西方的力量对比也会呈现锯齿般的交错。但是总的趋势是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的。
战略相持阶段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但距离双方力量对比发生翻盘的时间已经不太远了。我们需要咬紧牙关,我们需要坚韧和忍耐。但这一切都不会用太长的时间。希望就在前面,希望即将很快来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