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资本主义复辟后的苏联:(26)莫斯科牌号的跨国公司——“合股企业”

发布时间:2024-12-13 11:21:09

  近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剥削、掠夺,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蓬勃发展,一浪高过一浪。这一斗争已经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它对外扩张、掠夺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的斗争竭力进行阻挠和破坏,不断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手法。它在跨国公司问题上同样采取了这一手法。

  一方面,它假惺惺地谴责跨国公司,另一方面,它又竭力宣扬跨国公司的“好处”,说什么苏联充分认识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引进资本,取得技术,“可能对跨国公司建立联系有兴趣”。

  与此同时,苏修到处兜售莫斯科牌号的跨国公司——“合股企业”。苏修《共产党人》杂志吹嘘说,它的“合股企业”“既可以促进克服技术经济的落后状态”,又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产品的销售问题”,是所谓“管理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学校”、“新的生产关系因素的体现者”等等。

  苏修大力推销的“合股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

  列宁指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列宁全集》第二十二卷第二三二页)

  老牌的帝国主义如此,后起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也不例外。自从苏修集团上台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以来,它就一直以“经援”、“军援”的形式,大规模输出资本,对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掠夺、剥削和压榨。

  进入六十年代,苏修则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外国开办苏营企业或所谓“合股企业”。由于“合股企业”比单纯的苏资经营企业,更为遮人耳目,近年来受到苏修当局的格外重视。

  苏联《共产党人》杂志公开声称,“合股企业”是苏联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的新形式”,要把它“提到首位”加以大力推广。苏修在第三世界的经济扩张,从提供“援助”、贷款,发展到直接输出资本,开办企业,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修正主义统治下的苏联,在帝国主义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多远了!

  苏修在第三世界开办的所谓“合股企业”在赫鲁晓夫统治时期就已出现,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六十年代中期,苏修打着“发展贸易”的旗号加紧向国外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扩张势力,以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合股企业”开始发展起来。

  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九年,苏修先后在非洲和亚洲的四个国家同当地的私商合作成立了四个“合股企业”。七十年代以来,苏修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夺愈演愈烈,加紧扩张它的势力,它在第三世界开办的“合股企业”的数目也随之迅速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五年六月,苏修先后在亚洲和非洲十个国家,开办了十个合股企业,其中渔业四个、海运四个、矿业两个。渔业和海运业在苏修的“合股企业”中占居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它在七十年代不断加强争夺海上霸权的狂妄野心。

  在西欧的一些国家,苏修也先后开办了不少独资经营的和“合股”经营的工商企业。仅以比利时为例,据报纸揭露,苏修就在这里投资开设了基本上以苏联资本为主的八家比苏“合股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海运、汽车拖拉机装配、粮食、石油化工、矿产、钻石、光学器材、电子计算和电子器材等许多方面。

  随着苏修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它对这些企业的投资也迅速增长。例如,在比利时的纳夫塔石油化工公司,一九六七年建立时资金为三百万比利时法郎,到一九七二年即猛增到二亿○二百多万比法郎,几乎全部资金都掌握在苏联的国家公司手中。

  苏修的这些“合股企业”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苏联的书刊公开鼓吹说,要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完全属于”苏联,或由苏联“部分投资的、同国营或私营民族资本合办的生产企业”,以便“进一步扩大和提高”苏联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效率”。

  这就是说,苏修之所以采取直接投资的形式是为了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和掠夺,以图把接受它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完全纳入由苏联提供资金、技术装备和由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劳动力、原料的轨道。

  这种“合股企业”和西方垄断资本的跨国公司如出一辙!不仅如此,由于苏修输出的资本,属于社会帝国主义的国家所有,其投资地区、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等等,都是严格根据苏联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进行统一安排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莫斯科牌号的跨国公司——“合股企业”,其侵略性则远远超过西方的跨国公司。

  根据多年来透露出的一些情况,人们已经可以看出,莫斯科牌号的跨国公司——“合股企业”到底干了些什么。

  第一、打着“企业”招牌,进行政治渗透。这和苏修其它机构的驻外人员一样,参加“合股企业”的苏方人员中,有不少肩负着克里姆林宫的特殊政治使命。

  据国外报刊揭露,开设在比利时的最大一家比苏“合股企业”——全球海运代理公司就是苏联和它在西欧的一些代理人进行联系的一个据点。苏修在第三世界的“合股”公司也利用各种手段从事政治、军事情报活动。

  第二,控制所在国生产和贸易,干涉所在国内政。苏修投资兴办的“合股企业”,一般都规定向苏联供应产品和其它苛刻条件。名为“合股”,所在国却无权决定企业产品的产销。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合股的额尔登丁铜钼矿。

  这个企业名为“合股”,而蒙方股份只是苏联的一笔贷款,实际上是苏修独资企业。这家企业的总经理是苏联人。合约规定,蒙古只准开采矿石,不准自己进行冶炼,而开采的矿石又只能供应苏联,不得向任何国家出售。苏联还规定,蒙古要在企业投产后二十年内用矿石抵偿为建设这个“合股”企业而欠的苏联债务。苏修在“合股”招牌下,肆意剥削蒙古劳动力,掠夺蒙古资源,践踏蒙古主权。

  第三,推销工业产品,争夺国际市场。通过“合股企业”,苏修在第三世界国家可以更方便地推销它在西方市场上难于销售的机器设备和工业产品,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争夺市场。

  例如在西非一个国家的苏修“合股”汽车公司,一九六四年刚创办的时候,苏修在这里销售的汽车只有二十四辆,到一九七四年,猛增到四千四百多辆,使这个企业成为当地销售汽车的五家主要公司之一。

  第四,榨取廉价劳动力,掠夺天然富源。苏修的“合股企业”一无例外地采取苏联出设备、出技术,所在国出劳力的方针,剥削所在国廉价劳动力,掠夺天然富源。

  据非洲一家报纸揭露,在苏修“合股”公司工作的当地工人工资,是“当地同行业中最低的”。另以西非一个盛产鱼类国家为例,苏修在这里办了一个“合股”渔业公司,有一支十艘渔船的船队,船上勤杂工、重体力劳动活全部由当地人担任。整个船队只有六名本地技术徒工。船队使用的渔具,都是苏制的细眼渔网,小鱼、幼鱼一网打尽,严重地破坏渔业资源。因此,当地人民群众都担心,几年以后,这个一向鱼产丰盛的国家将出现海产资源枯竭现象。不仅如此,这家“合股企业”捕获的大鱼好鱼全部被苏联冷冻船运走,而当地市场上却只能买到小鱼、杂鱼。

  从苏修“合股企业”的这些所作所为,人们可以看出,苏联《共产党人》杂志所宣扬的什么同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的新形式”的“合股企业”到底是什么货色。它不过是西方垄断资本的跨国公司的新翻版而已!

  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坚决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强烈要求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浪潮中,跨国公司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这个时候,苏修推行的“合股企业”,并加以无耻的吹嘘,这只能暴露出它的贪婪凶残的社会帝国主义本性。

  随着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日益觉醒,斗争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也好,“合股企业”也好,都将被送进历史的垃圾堆。一个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必将逐步建立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