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吴尚达:质疑“为农村基层干部减负”

发布时间:2024-12-12 16:16:22

  

  质疑:农村基层干部不堪重负,减负的呼声不绝于耳。这种虚张声势的声音还真有人信,反正我不信!

  试问:现在一个村有多少干部?一般的是原来的每个小队有一个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这叫包队干部,没有包队干部的就在本队选一个干部。除了本队有一个干部以外,还有几个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虽然不能说是干部,但是在村委会商议大事时是有发言权、表决权的,就好像原来的生产队队长。

  干部,就是为大家干事的。请问:现在很多农村,有什么集体事情可干?一不领办合作社;二不发展集体经济;三是村里的基础建设大都外人承包,用不着干部费心费力。所以,当干部的就放心地自己发家致富去好了。有多少村支书、主任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就是长期工。要说村干部干事的,其实就是一个会计,其他干部没有事干。有人写文章呼吁农村基层干部太累、负担太重,是不是闭着眼胡说?到底累在哪儿了?是为群众办事吗?

  小社并大社以后,原班人马叠加在了一起,形成现在的乡镇规模,没有一百号人也有七八十号人。记得我姨夫当乡长那时,一个乡只有5个干部。我结婚到公社领结婚证时,就一个办事员(干部都下乡去了),在本子上登记,连张相片都不要。现在不知结婚怎么办,反正像以前那么简单办不了。

  毛泽东时代的干部,那才叫干部,人手少,有的带病工作、有的累成病,一个人要完成多方面的工作。现在人多、分工细,一个老鸦占一枝儿,形式上很热闹,实际上要干的就一个事儿。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是形式主义者的一大发明。

  村里没有事,你乡镇的事是从哪里来的?你忙的什么?我是说,要不搞集体化、不搞集体经济,村里就没有事,不是说群众真没有事,是说有事不给干。农民不是一年比一年好过了,而是一年比一年不好过了,为什么?生产成本过高,农业收益过低,这个矛盾政府官员们看不见吗?真没有办法解决吗?不是。官员们抚心自问:为农业减轻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都想过哪些办法?费过什么心?我在网络上发表过建议,都是农民很向往的事,也都是切实可行的。像把以旧换新置换下来的旧农机贡献给农民,或贱卖给农民,农民有了自己的农机,每亩就可以节省四百元的农机费。然而,这个建议根本没有人搭理。

  我没有和乡镇打过交道,我一个朋友给我说过他跟乡镇干部打交道的故事,挺有启发性。我村在毛泽东时代可不落后,哪个村的生产队搞不好,我们村就搞得很好,文革那么乱,生产队的生产丝毫没有受影响。现在,当干部的,只顾自己发财致富,哪管全村老百姓的事?不要说领办合作社、搞集体经济,村当中堆积如山的垃圾都没有人管,村里许多道路泥泞难走都没有人管,气得老百姓狠狠地说:“要干部干什么?”就在有事没人管的时候,出来了一个管事的,他是一个复员军人、党员,找到乡镇要求给村里修修道儿。你猜乡镇干部怎么回答?“你们村没有修路的任务了。”乡镇干部又不下乡,他怎么知道没有修路的任务了?是哪个村干部给他们汇报的?这位复员军人火了,乡干部也火了,对着拍开了桌子,不欢而散。这位复员军人坚持找了他们三次,后来乡镇负责人到村里实际看了看,才不得不把那半个村子泥泞难走的道路给修了修。这一件事还不说明问题吗?

  “给基层减负”这个口号并不准确,是基层干部工作负担重呢,还是基层形式主义重呢?给基层减负的措施也不得力。乡镇干部成年累月地钻在屋里,连包村的干部也不下乡了,严重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光凭“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形式主义一万年也改不了。

  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必须建立基层干部下乡调查研究和参加劳动的制度,把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劳动的“三脱离”的错误改正过来,并且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摆上议事日程。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