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滇地建筑·曲靖篇 | 江西会馆:清代云南古建之首
编者按:建筑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云南省曲靖市现存的古代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形式多样。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折射出古代曲靖与中原内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情况,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强国”曲靖学习平台与“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滇地建筑·曲靖篇”专题策划,精选曲靖具有代表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展现其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的古典韵味,彰显其一砖一瓦在时光雕琢下的别样美。
江西会馆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古城街道丰乐社区三道巷(江西街)中段南侧,又称万寿宫,俗称江西庙,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是江西籍贯的客商在会泽建造的同乡会馆。其被誉为清代云南古建筑之首,堪称清代古建筑之精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会馆坐南向北,沿中轴线作纵深布局,依次建有山门(门楼)、中殿、后殿(观音殿)、东西配殿、东西书房、东西跨院建筑群,分布面积7545.92平方米,占地面积2874平方米。
山门临江西街,一底一楼,为重檐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土木结构。底层设大门通道,二层为戏台。前檐为三重檐,后檐为五重檐。以后檐为例,左右次间为单檐,明间为五重檐。明间第一重檐较左右次间稍高,檐口短小;从第二重檐起,在左右柱头上起翼角,第三重檐内收,在第二重檐翼角上建歇山顶屋面,屋檐下两次间外侧檐柱上悬挂直行草书“天地无私贵贱皆为角色,古今如梦往来只换衣冠”木质楹联一副;明间左右各伸出两支翼角,为第三重檐;在第四重檐上方又建一歇山顶屋面。从第一重檐的檐面至屋顶,层层内收,形成一个屋面;各层翼角和屋顶檐下皆置密集型斗拱挑檐;前后檐共32支翼角,如仙鹤展翅凌空,翱翔蓝天。此建筑样式为江西会馆屋面建筑的显著特征。
戏台设有舞台、化妆室、乐器室。化妆室与乐器室之间用裙板分隔。舞台顶部设彩绘天花和八角藻井,满足了演出的需要。舞台前有可供约2000人看戏的露天场院。观众在场院的任何一个地方,不仅可以看到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而且在演员不用任何音响设备演唱的情况下,均能清楚听到演唱声音。体现了设计建造者的独具匠心和高超技艺。
中殿建在高1.2米的石砌台基之上,与戏台相对。因供奉许逊塑像,又称“真君殿”。中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7.4米、进深17米。前后出檐,前檐出檐成廊,置石栏杆,明间前殿设垂带踏跺,踏跺中间置浮雕石质御路。后檐由檐口处延伸建一亭,呈方形,为一底一楼,楼层供奉佛教护法神“韦陀”塑像。中殿两山下为东西配殿。
东西配殿体量形制相同,均为歇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土木结构,各3开间,通面阔12.2米、进深10.6米。西配殿原建筑于20世纪50年代毁于火灾,现建筑为1997年重建。中殿与东西配殿之间有一夹道,可通后院。
后院建有观音殿,供奉观音、文殊、普贤神像,为单檐歇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0.15米、进深14.5米。前出檐成廊,置石雕围栏;后檐墙临二道巷。殿前两侧有东、西厢房,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土木结构,各4开间,通面阔15.4米、进深9.35米。后殿东、西两侧另辟有东、西跨院。
江西会馆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清雍正八年(1730)毁于兵燹。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南昌、东川、临江等5府公议,建昌、九江、南安等14府捐资重修。1988年至2006年,文物部门对建筑逐步进行了维修。2016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对江西会馆进行整体维修,并完成了消防和防雷工程。
江西会馆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尤其是古戏台,造型别致,技术精湛,雄奇而秀美,集建筑科学、艺术于一体,堪称清代云南建筑之精华,是研究清代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对了解会泽古代宗教及江西文化的传入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学习强国”曲靖学习平台联合出品
统筹:唐莉娜 和晓 张艳
策划:唐敏 徐贵才
文案:唐敏 唐晨
视频拍摄:陈耀邦
视频制作:陈耀邦 孙骏鹏
图片拍摄:陈耀邦
海报设计:孙骏鹏
文字资料来源:曲靖市文物管理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