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的126家化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407万元,到2023年化工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3万亿元,化工经济总量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山东化工行业多年来实现了巨大腾飞,创造了斐然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山东省化学工业发展水平并不高。但到1952年,全省化工总产值升至5270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1.27倍。硫酸、烧碱、农药、染料、轮胎外胎等主要产品年产量均超过1949年前的历史最高水平。
此后随着国家投资政策调整,山东化工行业发展进入相对平稳期。先是济南化肥厂建成了省内首套年产800吨合成氨装置,随后6个小型氮肥厂相继建成投产。1965年全省合成氨产量达1.55万吨,氮肥产量达1.16万吨,结束了全省没有氮肥生产的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为山东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自此,全省化工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省化工行业的工作重心相应转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外向型经济、推进科技进步成为发展的主轴。到1988年,全省化工总产值以平均每年16.2%的速度增长。
但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山东化工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意识到问题的山东化工行业果断将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行业效益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通过优化增量、激活存量,山东化工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08年,全省化工行业销售收入1.097万亿元,将国内首个化工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省份的殊荣收入囊中。2010年,全省实现销售收入1.57万亿元、利税2121亿元、利润1167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04.3%、128.9%、76.9%。
与之相对应的是,山东省化肥、橡胶加工、石油化工、氯碱等多个行业,无论是整体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还是企业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省有机原料、合成材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产品的比重也逐步提高,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三大产业加快延伸产业链,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山东化工更加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化工园区,加强节能减排降碳,积极实施高端、高效、高质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十一五”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全省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再上新台阶。2012年全省化工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2015年达到2.9万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尽管山东省化工行业成绩斐然,但安全、环保问题也日渐突出。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17年7月开始实施为期五年的全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对山东化工企业进行评级评价和化工园区的重新认定,关闭了一大批不合规的化工园区和安全、环保等隐患大且整改不达标的化工企业,扎实推进行业绿色发展。
伴随专项行动的稳步推进,山东省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加快。2020年山东省整合当地10家地炼企业的2696万吨一次原油加工产能,建设裕龙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另有13家产能规模在200万吨/年以下的炼油企业全部按期拆除装置并通过复核,淘汰产能396万吨。化肥行业淘汰合成氨产能103万吨,轮胎行业压减斜交胎产能1732万条标准胎。
经过安全、环保的洗礼,山东省化工行业高端项目投资大幅增加。2023年,全省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均比上年有所增长。万华化学乙烯二期、东明石化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UPC)、联泓新能源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等一批高端项目加快推进。裕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2024年已顺利投产。
与此同时,山东省智能化工园区建设进展也十分显著。2023年全省完成83家园区、1000多家规上化工企业智能化改造现场诊断评估,制定“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改造提升方案。优选3家园区、20家企业作为智能化改造标杆,推广对接28个数字化转型优秀解决方案。指导3家园区入选第八批全国智慧化工园区,数量占全国的50%。
聚焦打造新质生产力,山东省扎实推进高端化工产业链发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着力稳增长、强链条、优结构,全力打造山东化工“升级版”,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不断增强。
来源:中国化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