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泸水:林下经济做文章 点绿成金促振兴
近年来,泸水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虽已是深冬时节,鲁掌镇浪坝寨村中药材育苗种植基地里依然热火朝天。村民们有的在育苗的大棚里除草,有的在即将移栽下种的地块里翻地松土。
怒江茂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武贵介绍,该公司已在浪坝寨村种植黄精300亩、白芨60亩,正准备移栽240亩白芨、200亩黄精。
“泸水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林下作物的生长。另外,市里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彭武贵说。
泸水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达到317.4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8.52%。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泸水市按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州委“三步走”奋斗目标和市委“三个阶段”具体要求,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
发展林下经济是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目前,全市林下种植面积达19.73万亩,其中草果18.57万亩,云黄连、木香、重楼等中药材1.16万亩。林下养殖产业同样发展得“风生水起”,2024年林下养殖生态鸡存栏7万羽、蜜蜂2.2万群、独龙牛1082头。
在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的同时,泸水市注重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和内生动力的激发,积极探索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新机制。
围绕“秘境怒江・户外天堂”品牌,依托资源打造新业态,发展户外运动。如三河村大力发展观鸟产业,成立全州首个以观鸟、拍鸟、爱鸟、护鸟为主的三河村百鸟谷“旅游扶贫就业车间”。
2024年末,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采集面积已达142万亩从事林下产业发展的企业积极带动当地农户,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他们劳动技能,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浪坝寨村村民泽桑是缅甸婚嫁妇女,以前家里只靠丈夫一人挣钱养家,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企业到村里开办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她被吸纳进了基地工作,每月有3000多元钱的收入。
“现在我也在这里打工,日子比以前好过一点。”泽桑脸上洋溢着笑容。
彭武贵介绍,浪坝寨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年的用工量为6000人次,用工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优先吸纳脱贫户和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今年已发放务工工资60多万元。
除了提供就业岗位,企业还定期组织开展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为有自行种植意愿的农户提供种苗、农资等支持,让他们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共同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壮大。
为充分发挥泸水市森林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泸水市主动与科研单位合作,负责林下产业的研究和项目开发、运营。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更多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相关的科研项目,探索更多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泸水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杜应甲表示。
根据《泸水市林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2026年,泸水市林下经济开发利用面积将达到180万亩,产值达5亿元。同时培育壮大一批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泸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国春 秦伊萱)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