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敢把皇帝拉下马——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军的纲领和口号简介

发布时间:2024-11-29 18:19:31

  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压迫必有反抗。

  公元前二〇九年七月,陈胜、吴广领导农民揭竿而起,点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熊能烈火。在准备起义的过程中,陈胜、吴广相互商议,共同提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这些充满了革命大无畏精神的战斗口号,表达了同秦二世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陈胜、吴广按照计划,杀死了两名带队的反动军官后,号召戌卒:“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勇敢地宣告:有权有势的王侯将相根本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命中注定的。这个革命的号召,鲜明地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着皇帝——秦二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响亮的口号表明:农民的起和农民的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在反对秦二世的战斗口号的指引下,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目标明确,声势浩大。在和秦王朝血战的进程中,建立了“张楚”农民政权。秦末农民起义的漫天烽火,终于埋葬了秦王朝,粉碎了赵高复辟奴隶制的阴谋,推动了历史前进。

  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提出来的一句响亮口号和革命纲领。

  “苍天”,就是指东汉的地主政权,“苍天已死”就是黄巾英雄勇敢地宣判东汉地主阶级的天下已经完蛋了!“黄天当立”就是英雄们豪迈地宣称劳动人民坐江山掌政权的天下一定要建立!这句反封建口号鼓舞着受尽封建压迫的人民,把黄河、长江流域的农民都发动和组织起来了。

  据《后汉书》的《皇甫嵩传》中所载:“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公元一八四年二月,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在张角的领导下,高举“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战旗,终于爆发了,战士们的头上都裹着黄布,因此被称为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分别称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

  起义军战士拿着斧头、木棍、大刀、长矛,人山人海地向东汉王朝的大小反动据点杀去,“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起义的风暴震撼了东汉地主阶级中央政权所在地——京城洛阳。

  封建地主阶级,从来就宣扬皇帝“受命于天”,代表“天”来主宰人间的一切,谁要是反抗他们的统治,就是“违反天理”。可是,革命人民从来不信什么“天命”、“天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反抗口号就是一个有力证据。黄巾军前后坚持了二十多年的斗争,用血与火把东汉地主阶级的“苍天”摧毁了。

  三、昏君赃官杀个光

  公元六一一年,山东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县境内)高举义旗,揭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他号召把“昏君赃官杀个光”,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鼓励大家造反起义,“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无向辽东浪死歌》的原文:“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棉背裆。长稍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比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首歌谣号召人民要不怕砍头牺牲,对隋王朝、隋炀帝要敢于斗争,提倡举着刀枪向官军冲杀的毫不妥协的精种。

  据传王薄还作了另一首歌谣:“要抗兵,要抗选,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王薄起义军代表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大众,豪迈地宣布要拿起武器,把昏君赃官杀个精光,这铿锵有力的语言显示了农民起义军鲜明的斗争目标,矛头始终对准了地主阶级的总头子、封建制度的象征——皇帝。

  王薄起义军“手持竹竿枪,天天打胜仗”,转战山东,烈火燎原。王薄点燃的隋末农民起义的烈火,终于烧坍了隋王朝的统治宝座。王薄起义军那种“斩头何所伤”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昏君赃官杀个光”的豪迈口号鼓舞着人们去战斗!这对“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投降主义路线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批判!

  四、冲天香阵透长安,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豪情满怀,气势磅礴。作者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杰出领袖——黄巢。这首诗以无比豪迈的气魄,描绘了一幅农民阶级要冲垮地主阶级的“天”,打江山坐天下的理想画面!

  待到农民革命的胜利鲜花盛开之时,反动阶级的“百花”都将枯萎死亡;具有冲天精神的农民军夺取天下,满天异香,遍地尽是盔甲耀眼的农民革命武装——黄金甲。

  在“冲天”精神的激励下,公元八七五年,黄巢带领儿千名农民加入了王仙芝的起义队伍。起义军声势浩大,震撼了唐王朝。唐朝统治者眼看用武力镇压无效,就施展诱降的一手,起义军进攻薪州时,王仙芝指派被俘在军中的唐汝州刺史去与唐薪州刺史约定,以农民起义军停止战斗为条件,唐王朝授与王仙芝以“左神策军押衙”的官衔。

  王仙芝官迷心窍,准备投降。对王仙芝的无耻投降行径,农民起义军将士非常愤怒,他们在和封建王朝英勇奋战的同时,也同起义军内投降主义路线作了不妥协的斗争,黄巢质问王仙芝:“你捞到了一官半职,你想把我们五千名广大战士怎么办?”(“君降,独得官,五千众且奈何?”)“因击仙芝,伤首”,王仙芝“惮众怒,即不受命”。

  王仙芝死后,黄巢整顿了革命队伍,并被推为“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唐末农民军高举“冲天”、“均平”的造反大旗,涉水跋山,征战南北,终于把唐僖宗赶出京都长安,建立了自己的“大齐”政权。

  “冲天”口号,是反“天命”的思想武器。它断然否定了“天子”的绝对权威,批判了维护皇权的“天命”,冲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

  五、吾疾贫富不均,吾与汝均之

  北宋初年,四川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家弃业,民不聊生,可是北宋政府还要强迫四川人民贡献成批精美的丝织品,供他们挥霍浪费。

  公元九九三年,四川青神县一个贫农出身的小贩王小波和他的妻弟李顺,把数百名佃户组织起来,动员说:“吾疾贫富不均,吾与汝均之。”于是,“贫民由是附之者众”。

  在一场激烈的斗争中,王小波不幸中箭牺牲,李顺又接过“均贫富”的战旗继续带领起义队伍前赴后继,横扫川西各地。起义军每到一处,就把“均贫富”付诸实践,勒令当地的地主老财汇报家里所有的财产和粮食,除了留吃的以外,其余全部没收,由起义军分给贫苦农民。

  “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公元九九四年,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攻克了四川首府——成都,建立“大蜀”农民政权,李顺被拥戴为“大蜀王”,改年号为“应运”,并发行铸有“应运元宝”字样的钱币。

  王小波、李顺起义,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发展了唐末农民起义军的“均平”思想,表明农民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王朝的斗争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均贫富”的思想,表达了农民阶级对封建所有制的痛恨,并且成为以后农民反抗运动的主要战斗纲领。

  六、十年之当混一”

  公元一一二〇年,在睦州青溪县,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矛头直指北宋王朝。方腊明确地提出“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的计划,这是一个以推翻宋王朝统治,夺取全国政权为目标的战斗纲领。

  他号召广大贫民说: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且声色狗马、木祷、甲兵花石糜费之外,岁西北二银绢以百万计,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二虏得此,益轻中国,岁岁侵扰不已,朝廷之不敢废,宰相以为安边之长策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求一日饱食不可得。

  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万众可集…………我但画江而守,轻薄赋,以宽民力,四方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方腊的话道出了成千上万受压迫、受奴役的劳动人民的心声。因此,方腊振臂一呼,几天之内,就有近十万名农民争相造反,不到三个月,起义军的战旗就插遍了六州五十二个县,江浙各地农民军汇成了一支百万人的农民起义大军,革命的烽火映红了祖国东南的半壁河山。

  宋徽宗对方腊采用软硬兼施的反革命两手,一方面派亲信童贯率领禁军,对农民军进行血腥镇压;同时,又暂时宣布撤销“苏杭应奉局”,停止“花石纲”的征敛,假惺惺地罢去宋勉父子的官职,摆出一副不相信“贪官”的“至圣至明”好皇帝的样子,妄图欺骗劳动人民,麻痺他们的斗志。

  决心同宋王朝血战到底的方腊农民军,用战斗回击了赵佶的镇压和欺骗。

  一一二一年四月,农民军由于力量对比的悬殊,最后遭到失败,未能实现推翻宋徽宗腐朽统治的革命目标。但是方腊农民军提出的革命口号和革命纲领,与《水浒》中所宣扬的宋江的“替天行道”口号,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投降主义路线形成鲜明的对照。

  《水浒》吹嘘宋徽宗是“至圣至明”的皇帝,污蔑方腊是“江南草寇”,又通过叛徒宋江带兵镇压方腊,其反动立场昭然若揭。

  七、国典邪法

  公元一一三〇年,南宋初年,钟相在鼎州吹响了农民起义的战斗号角。鼎州、澧州、荆州的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军。钟相自称“楚王”,建立自己的年号“天载”。

  起义军所到之处,烧毁官府、寺观、神庙和地主恶霸的房子,杀死宋王朝的官吏和反动儒生以及那些专门与农民军为敌的家伙。起义军战士“谓国典为邪法,谓杀人为行法,谓‘劫财’为均平”。

  勇敢地把宋王朝的法律宣布为“邪法”,要统统取消;豪迈地宣称起义军杀掉官僚、地主是行起义军的法规,谁也无权干涉;大胆地提出把官僚、地主的财富分给贫民才是“均平”,才是“天理当然”。

  早在酝酿起义的时候,钟相就秘密地向大家说:“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意思是,法律分贵贱贫富,不是好法律。我要执行法律,就一定使贵贱平等,贫富平均。在反对旧专制制度的斗中,特别是反对旧农奴主大土地占有制的斗争中,平等思想是最革命的思想。

  钟相农民军这种要求“等贵贱,均贫富”,把宋王朝的“国典”视为“邪法”的革命思想,正表现了我国历代农民革命英雄的“无法无天”,把斗争锋芒直指地主阶级总头目的革命气概。

  后来,钟相不幸被别人阴谋诬害,年轻的杨么接过他的战旗,又继续率领百姓为实现“贵贱平等”的理想浴血奋战!

  八、“杀尽不平方太平

  这是元末红巾军的战斗口号。语出《杀不平歌》。原文是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

  这首歌谣流传很广,反映了红巾军战士决心杀尽那些吃人肉、喝人血、制造人间不平的地主阶级统治者,要在两个阶级的你死我活的无情斗争中,杀出一个农民的政权,杀出一个贫富贵贱均平的新世界。

  自从公元一三五一年,韩山童、刘福通举起战旗,被压迫的农民“削竹为枪”,头扎红巾,组成著名的红巾军爆发起义那时起,一支支红巾军从大河上下,从长江南北冲杀出来,发展到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以至北抵内蒙古。

  在刀光剑影中,杀出了一个以刘福通为实际领导改元“龙凤”的革命政权,杀出了一个“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红军府上坐”的大好形势。

  红巾军“杀尽不平方太平”的战斗决心,表现了中国农民“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顽强反抗精神,也是历史上劳动人民“杀尽不平人”、“砍尽不平事”的口号的继续和发展。蒙汉地主贵族联合统治的元朝封建政权,最后被红巾军推翻了。

  九、“铲封建统治

  邓茂七是明朝中期福建的农民起义领袖。

  一四四八年(明英宗正统十三年)邓茂七带头在家乡打破地主强迫农民“送礼”的规矩,并要地主自己运走租子。地主们慌忙报告县衙门捕捉造反农民,邓茂七反抗县衙门的拘捕,杀死派来的官兵,誓师起义。

  他组织起义军向地主进攻,夺取他们的财产,号称“铲平王”,下设各种官职部属,很多矿工加入起义队伍,起义群众几万人,攻克二十多县。明王朝“令人赍敕往抚。茂七不肯降”。

  “铲平”两字深刻地反映革命农民要求把不平等的人剥削人的旧社会“铲平”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他们在经济上要求“均平”,政治上要求铲除保护封建剥削的国家机器的强烈愿望。斗争锋芒直指明王朝。

  在一次战斗中,邓茂七不幸被飞箭射中,壮烈牺牲。起义队伍又推举他的侄儿邓伯孙领导,聚集在后洋,坚持斗争毫不动摇。其中有一位姓廖的女将军表现得最英勇,誓为“铲平”旧世界斗争到底。

  十、均田免赋

  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明末农民起义军经过十五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攻入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统治人民达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一朝覆亡。李自成入京后发布诏书,其中两句是独夫授首,拟尧、舜而多武功四海归心,比、武而无惭德。

  意思是众叛亲离的崇祯皇帝终于失败被围丧命,起义军的军事成就比尧、舜大得多;起义军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它的品德比起商汤和周武王还要高尚。这充分表现了农民军对皇权的蔑视,显示了农民不仅反贪官而且反皇帝的反封建精神。

  在十五年的浴血征战中,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把“均田”、“免赋”写在自己的战旗上,在中国历史上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战斗纲领,向封建制度的根本——封建土地所有制挑战。

  在山东诸城,李自成起义军的“闯官”贴出布告,号召大家“劫富济贫”,支持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夺回被皇族、官吏、地主霸占的士地。整个县城掀起了一片“均田”的热潮。

  “均田”、“免赋”的口号和革命实践,无情地扫荡着封建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无数饥民贫汉打从心底里欢迎农民年,“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民歌传遍了大河上下。

  列宁说:中国农民这样或那样地受土地束是他受封建削的根源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就是以皇帝为政体首脑的全体封建主和各个封建主。

  明末农民起义的“均田”、“免赋”口号,完全是针对了以皇帝为头子的整个封建主阶级,触及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个口号和纲领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是一条农民革命的路线。

  十一、擒尽妖邪归地网,收奸宄落天罗

  一八五一年一月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坚持十四年,纵横十八个省,是我国一次最大的农民革命战争,也是近代的首次反帝反封建斗争。它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势力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早在起义以前就赋诗表达了自己反帝反封建的坚定决心:“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这里的“妖邪”、“奸宄”就是指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洪秀全还把清朝咸丰称为“咸丰妖头”、“阎罗妖”,把官吏、地主都看作“阎罗妖之妖徒鬼卒”。矛头直指封建皇帝。

  他号召革命农民组织起来,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妖邪”、“奸宄”一网打尽,建立一个“太平一统乐如何”的新世界。这个坚决的反封建思想后来就成了太平天国革命的行动纲领。

  正是在反封建、反皇帝的旗帜下,太平军所向披靡,节节胜利,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建立起一个和清朝封建政权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定都以后,太平天国政权制订和颁布了自己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宣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无处不均匀”。

  明确规定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从而把过去农民的“均贫富”、“等贵贱”、“均田免赋”等口号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纲领强烈地反映了当时千百万贫苦农民渴望得到土地的革命要求,集中地表明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性质,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制度的意义。

  太平天国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也开展了反封建斗争,“毁化”孔孟一类的“妖书”,并且按照革命的要求,编写了《三字经》,教育下一代要敢于同“阎罗妖”作斗争,“战服他,不放宽”。

  对于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太平天国的英雄坚持反抗侵略、独立自主不能“引鬼入邦”的严正立场,拒不承认它们同清王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且揭露帝国主义者“伪装友好,暗助清妖”的鬼蜮伎俩。

  在英勇的战斗中,打死了帝国主义的反革命联军——“洋枪队”的头目华尔和法国“常捷军”的头目勒伯勒东等,这也是对清封建王朝投降主义、卖国主义路线的有力批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