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搬”来好日子 “搬”进幸福里——云南鹤庆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26 16:08:04

  原标题:乡村振兴在行动|“搬”来好日子 “搬”进幸福里——云南鹤庆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观察

  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黄坪镇龙泉村,幸福的氛围处处洋溢——水泥路笔直宽敞、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绿化墙绘养眼……从2012年6月开始,当时为支持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建设,许多群众响应号召,陆续搬迁至此,开启了新生活。如今,12年过去,易地搬迁给当地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航拍龙泉村(资料图)。新华网发(黄坪镇人民政府供图)

  从“移居” 到“宜居”

  当初,鹤庆县龙开口镇朵美村的4个小组,406户1284人,进行整体移民搬迁安置。如今61岁的李宗吉,就是其中一员。

  走进李宗吉家,宽敞的院落映入眼帘,牲畜圈房、菜地、仓库一应俱全,两层楼内家具陈设齐全,处处体现着生活的温馨与舒适。

李宗吉住房外景(资料图)。新华网发(鹤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搬迁以前我们住的都是木垛房,一个院子里面住着好几家人,下雨天根本不敢睡,就怕金沙江的水淹到房子里面来。”李宗吉回忆道,他此前居住的地方地势低洼,每年汛期都面临着江水陡涨的危险,经常深更半夜窝棚里进水,床上漫水是常事,只能赶快往高处跑,家里的家具、锅碗瓢盆通过江水和暴雨的“洗刷刷”以后,常会腐烂、生锈,家里常常充斥着一股霉味。

  谈及移民搬迁后的变化,李宗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搬过来以后我马上就跑去考了个摩托驾照,买了辆三轮摩托车,可以直接开到我家田边,去赶个集也特别方便。”

  据悉,近年来,为了让群众有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鹤庆县先后争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4700多万元,在龙泉村落地了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路灯安装、产业机耕路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目前,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移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龙泉村里的公园(资料图)。新华网发(鹤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创业”到“乐业”

  在龙泉村的路边,有一栋崭新的移民产业综合楼,这是鹤庆县后期扶持移民增收产业规划的重要项目,于2023年启用,建筑面积1703.72平方米,集饭店、客栈等业态于一体,为村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文荣生团队正忙着备菜(资料图)。新华网发(鹤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其间,有一家饭店,60岁的文荣生正忙碌地带着员工备菜、炒菜。他今年花了3万多元,承包了300多平方米的区域用来开饭店,他的饭店不仅接待散客,还承办各类宴席。文荣生介绍,搬迁到龙泉村以后,他发现附近没有专门做宴席服务的团队,便把龙泉村里40岁以上的50多名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老文家宴席团队,承接各类宴席。

  “我们的宴席团队非常受欢迎,忙的时候一天要做4场。”文荣生算了一笔账,“我们去年做了70多场,纯收入就有10多万元,店里一年可以承包20多场,不少团队成员能挣到2万多元。”

通过开展宴席服务,不少村民走上致富路(资料图)。新华网发(鹤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介绍,龙泉村还利用离集镇近的优势,大力发展餐饮业和林果业。近年来,村内的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村民当上了“老板”,也带动了同乡就业。利用气候优势,村民们种植葡萄、柑橘等农特产品,经济林果面积500余亩。如今,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龙泉村徐徐展开。

航拍沃柑基地(资料图)。新华网发(黄坪镇人民政府供图)

  从“没有”到“更优”

  2022年,当地注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51万元,在龙泉村内建成了一座冷库,占地面积14.8亩。在此之前,龙泉村的农产品面临着储存时间短的难题。据冷库管理员李四红介绍,有了这个冷库,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储存问题,也同时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

  据介绍,当地企业以每年20万元的承包费租赁了这个冷库。企业的入驻,让龙泉村的农产品实现了在“家门口”销售。同时,企业优先聘请龙泉村的村民作为工人管理冷库,忙碌的时候,一天能吸纳30多名附近村民务工,为村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冷库里堆满黄澄澄的沃柑(资料图)。新华网发(鹤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冷库不远处,龙泉村休闲康养农庄项目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据了解,该项目依托天然温泉和临近高速出口的优势进行规划,建设总面积15亩,一期投资980万元。目前,综合楼、设备房、管理房、洗浴更衣室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后续工程也在积极推进当中,计划建设打造成集温泉、住宿、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型康养农庄。

  龙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铁琼说:“每年冷库承包能给村里带来2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等到休闲康养农庄项目建成,到时候收入就有望能突破100万元大关啦!”

龙泉村休闲康养农庄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黄坪镇供图)

  龙泉村的幸福故事,是鹤庆县推进移民搬迁安置的一个缩影。接下来,鹤庆县还将持续加大对移民搬迁安置方面的后期扶持投入,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真正让搬迁群众的生活实现从“无”到“有”的蜕变,从“有”到“优”的蝶变。(张玛睿 李保彤 董炽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