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罗平大水井乡:勠力同心谱写民族团结发展华章
近年来,罗平县大水井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乡情实际,以点带面、因村施策,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民族团结发展的新路子,谱写出民族团结发展、共同富裕的精彩华章。
加强党建引领,唱响民族团结发展“主旋律”
大水井乡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加强党委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推动支部“五强五好”、落实党员“三先”机制。将棠梨凹村示范点单列成立棠梨凹村民小组党支部,将致富带头人、苗绣传承人、驻村工作队员等吸收进党支部,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整合党员、人大代表等力量,设立示范岗、明确责任区,充分发挥支部、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为推进大水井乡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民族工作纳入党委议事议程,及时研究解决涉及民族工作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村组服务阵地功能,开展“地摊式”“流动式”“订单式”服务。大水井乡副乡长方祯说,“同时,以棠梨凹苗寨、杨家寨村等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为依托,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大水井乡各族群众不断互嵌融合发展。”
聚焦基层治理,筑牢民族团结发展“基础桩”
大水井乡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主体作用,加强基层自治规范性建设,广泛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做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金歹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孟斤泽说:“棠梨凹村通过探索形成了适应发展“一规二厅三会四队”的特色治理模式,建立健全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雪亮工程”、矛盾纠纷调解组、片区警务管理员等各方力量,棠梨凹乡村治理逐步规范有序,形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乡村治理景象”。
大水井乡还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配套实施了供水工程、污水管网改造、电网改造、绿化美化及安防工程等。同时新建苗族特色寨门、民族文化广场等。
注重传承文化,注入民族团结发展“活灵魂”
“自从我们苗绣被列为非遗文化传承以后,我们在传承发扬苗绣文化的同时,苗绣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收入。让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非遗文化传承人李梅笑着说道。棠梨凹村世居苗族,苗族文化源远流长,苗族刺绣更是被誉为“无字史书”。苗族婚俗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棠梨凹村以文化建设为传承,建成乡村振兴实践读书班、蚩尤广场、苗绣手工坊等文化阵地。深入挖掘苗族农耕、图腾、服饰、歌舞、芦笙等苗族特色文化,组建了芦笙舞、苗族歌舞、苗族传统文化等表演团队,整理编排了苗家迎宾礼、敬酒歌、婚俗表演等一系列苗族特色民俗文化节目。
发展旅游产业,引入民族团结发展“动力源”
好山好水好文化孕育了旅游产业,大水井乡依托“十万大山”、特色苗寨建设以及交通便利等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建立“支部 合作社 企业 群众”的利益联接机制。群众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分红有股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售卖农特产品有现金,村集体依托合作社服务管理有佣金多种增收模式,真正地让钱袋子鼓起来。通过建设示范点,发展旅游业累计带动稳定就业26人,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临时用工800余人次,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收1000余万元,为群众带来了经济收入的源头活水,真正带领了群众从穷山坡奔向金银窝。
团结奋斗才能繁荣发展,大水井乡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以棠梨凹苗寨为示范点,辐射周边带动全乡发展,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群众增收致富的高度融合,谱写了民族团结发展、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吴雪瑞 朱辰松 唐曙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