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员王炳富
西黑冠长臂猿
绿色家园
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柏县片区,生活着43群约187只西黑冠长臂猿,它们惬意地穿梭栖息于高大乔木的林冠层中,生物多样性丰富且茂密的哀牢秘境俨然成了它们的避风港。
西黑冠长臂猿惬意生活的背后,离不开一群守护它们的西黑冠长臂猿监测员们。他们以山为家、以林为伴,日复一日穿梭林间,成为这片原始森林和“树冠精灵”西黑冠长臂猿的朋友。
凌晨五点,天还黑蒙蒙,伴随着雾气和寒冷,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柏县管护分局平河管护站的西黑冠长臂猿监测员们又踏上寻猿的路途,他们要在猿鸣前抵达栖息地,直到长臂猿休息了才能返回管护站。
监测员们到达监测点时,西黑冠长臂猿发出了高亢嘹亮的叫声。“我们平时监测时主要记录西黑冠长臂猿的鸣叫时间、鸣叫位置、鸣叫生境,然后观察每只西黑冠长臂猿的特征并为其取名,每只长臂猿都有其唯一的编号和身份信息,同时还要记录下它们的移动路程、取食、交流互动的内容。”平河管护站站长、监测员王炳富介绍,监测员们要通过长臂猿的鸣叫声辨识它们,根据鸣叫的方向找到它们,并用听测的方式确定其分布区域,记录长臂猿相关的一切活动。
由于西黑冠长臂猿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栖居,并且移动速度极快,监测员们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听力,一直移动跟随长臂猿,这就加大了监测难度。结束一天的辛苦监测后,监测员们还要将记录表进行存档整理,方便后续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形成成果报告。
“刚开始监测时,不一定能顺利找寻到西黑冠长臂猿,这是一个非常繁杂且漫长的过程。”王炳富告诉记者,他当护林员已经20多年了,2021年开始对西黑冠长臂猿进行详细监测,主要是对西黑冠长臂猿进行行为习惯监测,也就是要掌握西黑冠长臂猿种群家域范围、社会结构与关系、种内竞争、觅食生活等生物学知识。“习惯化”监测便于持续记录下更多长臂猿生活习性等相关资料,形成更有针对性、更科学、更完善的西黑冠长臂猿保护策略。目前,平河管护站的监测员们已经“习惯化”第一群西黑冠长臂猿,正着手准备“习惯化”第二群。
监测西黑冠长臂猿还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不仅要每天在保护区内崎岖的山路上跋涉数小时,还要忍受蚊蚁毒虫的叮咬,甚至还会遇上毒蛇等危险动物。然而,西黑冠长臂猿监测员们从未有任何抱怨和退缩,他们深知肩负着保护西黑冠长臂猿及其栖息地的重要职责。
多年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柏县管护分局平河管护站的西黑冠长臂猿监测员们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在跟随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进山开展调查的同时,不断积极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知识储备和监测能力,为西黑冠长臂猿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云报全媒体记者 吕瑾 通讯员 陈爱青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