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凌晨2时30分,夜幕四合,城市寂静。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停机坪上,所有航空公司飞机都已进入停机位,忙碌了一天的飞行机组和地勤人员也已下班。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飞行区管理部灯光保障室的技术人员李瑞与同事们装好工具、驾车出发:“时间很紧,要对停航区域内所有助航灯光设施进行巡检,维修巡视检查中发现的故障、需要更换的助航灯具。”
16250余套助航灯具、400面机位牌、1132千米灯光电缆、20座进近灯铁塔、187座高杆灯、177条外场回路、270台调光器及切换柜、115台高低压配电柜及户外箱式变电站、4台柴油发电机组、17套灯光控制服务器系统、单灯监控服务器系统及高杆灯监控服务器系统——这就是李瑞所在团队飞行区管理部灯光保障室肩负的目视助航灯光系统的日常维护任务。
目视助航灯光系统,指的是为航空器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情况下起飞、着陆、滑行提供目视引导而设定于机场规定地段的灯光标志总和。
“很难想象,航空公司飞行员驾驶客机在夜间飞入机场上空,下面漆黑一片。尽管飞机有盲降系统,飞行员仍然要用目视景物来与自动飞行系统相互印证。”在灯光保障室所在办公楼,管理人员张飞打开电脑,为记者演示民航客机飞行员在夜间飞行时在机场上空看到的由进近灯、跑道中线灯、跑道边灯、入口灯、末端灯、接地带灯以及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PAPI灯)勾勒出的清晰的起降跑道。
“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我们通常称作PAPI灯,全天候24小时开启。正常情况下,驾驶飞机即将降落的飞行员看到的灯光是两白两红。如果飞机的下降角度不对,下滑角偏高,飞行员就会看到白灯多一些,白白白红;如果下滑角偏低,它会变成红灯多一些,白红红红。飞行员可以根据目视灯光与飞行器盲降系统提供的飞行数据交叉印证,更精准地保障飞行安全。”张飞告诉记者。
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灯光保障室75名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分3班轮流作业,每个班次约有25人在岗,确保目视助航灯光系统得到全天候维护。
“每天凌晨2时至6时通常是停航时段,也是我们工作强度最大的时间段:从做好各项准备进场到维修完毕离场的真正时长只有3个小时。”李瑞告诉记者,要在有限时间内解决复杂问题,对个人的技术、经验以及抗压性要求很高。积累了14年工作经验的李瑞,曾在2018年中国民航机场助航灯光电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综合成绩一等奖,被中国民用航空局授予“全国民航技术能手”荣誉,“从事这项工作时间越长、了解信息越多、积累经验越多,工作起来就越谨慎,因为助航灯光关系着民航安全。”
“连一个螺丝钉都不能落在停机坪上,日常工作有很严格的规程要求。”张飞补充,“除了时效性,每日做好周密的工作规划也是我们的工作特点。由于天气和其他原因造成航班调整,也可能夜间也不停航,我们就要重新调整工作计划,在新的周期中把维修保障工作处理和安排好。有时候还要决断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先修什么、后修什么,备份方案是什么。”
“同一回路上的所有灯光强度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可能会给飞行员造成视觉误差。今天天气不错,目前的灯光强度是2级。”随后,张飞带着记者按照流程,依次检查气瓶间、柴油发电机房、调光器室、UPS电源间,再到停机坪红线以外的区域检视泛光照明系统,“你看到的这个是高杆灯,为机坪、机位提供夜间照明,不久前都升级成LED灯,亮度更好。我们的日常工作还包括对灯光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据了解,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把国企改革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机结合,仅2023年就投入创新及科研费用1亿元,其中,创新经费766.1万元,积极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开展创新创造活动。取得创新项目40个,发明创造项目5项、专利7项,推广先进操作法项目14项。“机场群区域协同一体化运行”“安全检查站锂电池审批系统”等成果的运用,突破了集团在机场运营、航空保障、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瓶颈。
自2020年灯光保障室成立“李瑞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来,先后完成了调光器输出端子改造、调光器温度实时检测改造、高杆灯远程控制改造、高低压供电系统供电故障报警功能改造等8项技术创新,通过师带徒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业务能手。
正是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这些幕后英雄用智慧和汗水照亮了夜空,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果和不断创新守护着每位旅客的安全。
云南网记者 马逢萃 周凡 通讯员 潘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