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马关:以园区为驱动 用服饰作纽带 展现边疆和谐团结之美

发布时间:2024-11-14 16:07:31

  原标题:马关:以园区为驱动 用服饰作纽带 展现边疆和谐团结之美

  彩云之南是多彩的

  云之南的马关亦是多彩的

  在马关

  提起多彩

  没有人不想起多彩的民族服饰

  在边陲马关,玉皇阁是不被岁月尘封的记忆。1949年2月,第二次解放马关县城战斗曾在这里打响,而后马关县城顺利解放。沧桑岁月,硝烟散去。而今,几经修缮的玉皇阁仍矗立在这里。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2022年,马关县服饰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这里挂牌,玉皇阁以别样的作用发挥着。

  与玉皇阁一路之隔,一道不特别的大门上,“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的字样特别显眼。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曾失去喧嚣的这里,而今又恢复了生机。

  初冬,天微亮,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也逐渐亮了起来。骆玉梅走进电梯,向工作室走去。为了赶制订单,近几个月来,这里的灯要亮得比往常早许多。四年前,远在上海打拼的骆玉梅在得知家乡大力发展民族服饰产业后便放弃工作返回家乡,重燃民族文化发展梦。入驻园区后,骆玉梅成立了公司,对非遗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文旅文创产品进行挖掘、传承、开发和设计。如今,一批批“刻上”民族符号的特色产品通过“订单式”远销浙江、江苏、新加坡等国内外,为民族文化产业增添了生机。

  随着不同商户入驻,如今的民族服饰产业园已形成了以纺线、制衣、刺绣、蜡染、饰品的设计制作和宣传销售等为一体的民族服饰产业链。这里成了青年创业热土。

  同为创业青年,陆定琪把合作社搬进了园区,从事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交流、农村民间工艺挖掘传承保护和文创文旅、民族服饰等开发和生产。并通过“公司订单 合作社组织 农户生产”模式,带动手工艺人发展手工艺产业,通过举办民族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培训等,增加“农村绣娘”收入。以产品利润反哺农村贫困户,每年累计带动老百姓增收40余万元。

  作为民族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马关各个民族的服饰都别具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是一件件融汇了民族历史习俗的工艺品,是“穿在身上的文化符号”。往往一件衣服就是一个故事,每个服饰的纹样都具有特定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在马关的少数民族服饰中,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无论单调的男装,还是色彩鲜艳丰富的女装,都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民族服饰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在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后,园区很多从事服装缝制和经营的店主就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传统与时尚交织让民族服饰在时代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苗疆苗衣坊店主王丽介绍说,入驻园区后,她就结合现代女性穿着的风格,着重设计包裙和摆裙款式的苗族服装,目前款式还在不断更新,销售也很可观。

  在斑斓多姿、争奇斗艳的马关民族服饰大花园中,各民族之间、相同民族各支系之间,服饰都不尽相同。而不同的场合、节日,不同的年龄阶段,包括已婚和未婚,衣服的款式、色彩,头发的造型,以及各种饰物的佩戴也有不同。透过服饰可以了解到马关各民族多彩的民俗文化,他们就像是穿在身上的文化符号,反映着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具特色的民族习俗。

  如今,通过园区作为驱动,马关的民族服饰正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民族服饰生产经营者们既是设计师、也是模特儿,她们带着自己亲手设计并缝制的衣服走遍省内外。走进“中国民族服饰论坛”,走上“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舞台,走入贵州贞丰“走亲节”,她们让马关的民族服饰在外面大放异彩,不断对外传好马关民族服饰文化好声音。

  这里已经成为一片民族服饰产业创业热土,在这个曾不起眼的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民族类产品源源销售出去。除了款式各样、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独具特色的民族娃娃、伴手礼、手拎包等文创产品也备受青睐,远销贵州、四川、湖南、海南等省内外及越南、老挝、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县发展最迅速的新兴产业之一。2023年,全县民族服饰产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

  这里让传统与潮流相融,让民族文化与时尚镶嵌,发出了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最强音”。

  这里正逐步将“说民族服饰想马关、论民族服饰特色念马关、买民族服饰到马关、感受民族文化驻马关”变成可能,书写着边疆各族儿女手创幸福新故事。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篇章!(王发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