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黔西贵州:民族实践与中华文脉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4-11-13 18:45:48
舜象文化、阳明文化、水西文化、象祠文化在黔西市交汇,并在当地形成独特的文化交融现象。这是全国罕见的文化奇观,被黔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敏形容为“中华文化的深邃精品,就在我们身边。”黔西市作为这一文化的承载地,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生动样本。首届“水西论象”系列活动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华民族深邃文脉的大门,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
象祠,位于黔西市素朴镇的九龙山(亦名灵博山),是中国当前仅存的唯一象祠,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4000余年前的舜帝时代。象祠的存在,使得象这个曾经作恶多端的人转变为了仁君,这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黔西象祠的留存至今,更显示了其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象祠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丰富多元,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实体建筑,更是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的鲜明象征。舜的至善至明以及他不计前嫌对待象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就倡导的宽容、善良等崇高美德。这种美德在水西人民的传承中得以延续,他们悉心保护象祠,尽管对象是这样一个曾经作恶之人,也始终秉持忠厚善良的品格。
而在黔西市,阳明文化同样有着深远影响。公元1506年,王阳明因触犯宦官刘瑾而被贬谪至贵州龙场。在这里,他开启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化征程。他以自己的思想启迪了当地民众,与时任贵州宣慰使的安贵荣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为象祠与阳明心学的交融埋下了意义的伏笔。
“水西论象”系列活动则是对黔西深厚文化底蕴的精彩呈现。活动中的一系列节目如古筝齐奏《十面埋伏》、苗族舞蹈《打鼓芦笙板凳拳舞》、蒙古族舞蹈《快乐牧马人》、彝族舞蹈《报答》等,都展示了黔西地方文化的魅力。同时举办的象棋比赛活动,更是将象棋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通过举办这些活动,黔西市成功地践行了民族实践,深挖了中华文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