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艺术赋能传统村落 让更多人“在大理爱上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11 09:07:49

  原标题:艺术赋能传统村落 让更多人“在大理爱上生活”

苍山脚下的“艺术村”中和村(资料图)。新华网发(杜武 摄)

  眼下,走进大理苍山脚下的中和村,村中的白墙黛瓦与远处山巅初落的白雪相互映衬,错落有致的白族民居宁静而祥和。在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旅居民宿中,有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他们有着同一个身份:艺术家。

中和村中和书院(资料图)。新华网发(杜武 摄)

  近年来,大理凭借美丽的自然风光,宜居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素材和创作灵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前来大理,细细品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中和村拥有温和的磁场,不同的艺术形态在这里生根发芽。它的烟火气、包容性以及静谧祥和的环境会在不知不觉中治愈着你、包裹着你,生活也愈来愈回归自然”。2010年第一次来到中和村的艺术家版画(笔名)在这个传统村落中找到了久违的生活的感觉,于是2018年决定在此定居,开始经营民宿,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

中和村内展出的画展(资料图)。新华网发(杜武 摄)

  中和村相关负责人杜武介绍,2015年开始,中和村因地制宜,整合改造活化闲置老宅,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融入艺术与非遗元素,创新推出“小院 艺术/非遗”等多种模式,为旅居客提供独特的体验,也为中和村及周边村民创造了100多个就近就业岗位。同时,在旅居产业的推动下,农户通过村集体帮助,将25个闲置院落整体出租20年,获得超过2500万元的一次性租金收入。

中和村举办“西南丝绸之路艺术集市” (资料图)。新华网发(杜武 摄)

  据了解,随着村内资源的陆续盘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接踵而至。2020年,中和村与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开始“村院”合作,将中和村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与大理大学人才资源优势深度结合,筑巢引凤,打造“中和国际艺术村”,中和村的“艺术乡建”之路越走越宽。

  “在加强村内环境改造与设施建设过程中,中和村将村民议事中心打造成为中和书院,作为艺术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将56个闲置院落向艺术家开放,建设艺术家工坊。初步形成了以中和书院为中心,艺术家小院、客栈、餐厅业态为基础的中和艺术家驻留保障体系。”杜武说,目前,中和村已初步满足驻留艺术家们从食、住、行到工作、采风、展演与研讨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为艺术家驻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今,中和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村”。

阿尼么村一步一景,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10月6日摄)。新华网发(张彪 摄)

  位于漾濞彝族自治县的阿尼么村同样用艺术点亮村庄,成为了人人向往的艺术村庄。

  来自贵州的画家李德付2020年来到阿尼么,租下租期长达10年的小院,开启了自己的旅居生活。“阿尼么村静谧、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对我的创作非常有帮助,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为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阿尼么村的许多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的艺术墙绘正是出自他之手。

  五年前,音乐制作人李永康返乡创业,以独特的艺术鉴赏力,依托阿尼么独特的山石资源,建成以石头为底色、艺术为内涵、乡愁为内核的“阿尼么007艺术农庄”,并以此为龙头,拉动全村44户参与创业,实现共同富裕。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艺术家第二居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此驻留,享受“诗和远方”。

  李永康说:“下一步,阿尼么村将继续坚持‘音乐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定位,紧紧依托阿尼么‘艺术家第二居所’,打造艺术家旅居目的地。”

阿尼么007艺术农庄(4月28日摄)。新华网发(张彪 摄)

  据了解,大理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33个,传统村落162个。在大理,像中和村和阿尼么村一样充满艺术魅力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鹤庆新华村、双廊古镇、凤阳邑村等,艺术赋能下,许多传统的村落从“深闺”中脱颖而出。

  如今,大理正逐步成为很多人的旅居目的地、诗意栖居地。目前,长期旅居大理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大约有2万人,“新大理人”约30万。通过艺术的不断赋能,大理不断擦亮文艺旅居的名片,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云南,来到大理,“在大理爱上生活”。(罗春明 杨亦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