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南中医药如何持久飘香

发布时间:2024-11-11 08:07:46

美编 张维麟 绘

  编者按

  云南,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被誉为“药材之乡”。从种植面积到产量,从品种多样性到品质保障,云南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云南中医药产业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成效显著,成为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面对未来,云南中医药产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如何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期圆桌论坛,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让道地中药材更“地道”

  云南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是中药材种植大省,也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地,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全国产业规模大、品种全的道地药材主产区。2023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30.48万亩,同比增长5.7%。不久前,省农业农村厅等5部门公布云南省道地药材名录(2024版),三七、滇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砂仁、天麻、云茯苓、云当归、云木香、滇龙胆入选“十大云药”,滇黄精、红花、草果、紫皮石斛、石斛等146种中药材入选“特产药材”。

  道地药材是产在特定地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质量稳定。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药材的种植属于产业的上游,药材的品质关系产业的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中药材产业列为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1 10 3”重点产业之一,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中药材质量是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以道地药材为例,每味道地药材都有道地产区,其药性形成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方出产的药材,其性味会不同,质量会存在差异。保证药材的品质,首先要做好的是良种繁育,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甘肃省陇西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以黄芪为代表的道地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为促进产业发展,解决种质退化、病虫害增加等问题,陇西县把选种作为重中之重,经过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通过野生品种驯化和既有品种的提纯复壮,育出的药苗不仅品相好,亩产也提高了20%。

  种植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方式,会影响道地药材的生长发育,决定了其品质。云南昭通天麻闻名遐迩,其天麻素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密码”就在于种植环节。天麻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营养来源,在生长过程中,它需要与萌发菌、蜜环菌两种真菌共生才能完成其生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靠蜜环菌提供营养。因而,“两菌一种”即蜜环菌、萌发菌、天麻种,是天麻种植的核心和关键,决定了天麻品质。近年来,昭通市等地大力发展天麻产业,高度重视“两菌”和良种繁育,全力推进天麻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加强天麻良种繁育,规范种植,实现了天麻产业的量质齐增。2023年11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将天麻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天麻产业发展可以在食品和药品两个领域着力,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应用。

  药材好、药才好。云南必须从育种这个源头把好关,从种植这个环节定标准,确保优质种源持续稳定供应,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廷尧)

  为中医药发展注入科技之力

  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1/7,产量占全国1/4以上……自然条件优越的云南,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近年来,云南省立足资源优势,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然而,从资源到产业的转化,并不是一条水到渠成的坦途。如何更好地激发这一产业的发展活力,科技创新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云南中医药产业的独特优势不容忽视。作为全国最大、最具活力的中药材产区之一,云南中药材种类繁多,品质上乘,拥有三七、灯盏花、天麻等众多道地药材。这些药材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也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传统中医药产业在面临现代化、国际化挑战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等,制约着云南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破题的关键正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提升中药材品质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基因测序、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对中药材进行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高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例如,云南三七产业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成功选育了多个新品种,实现了从“无品种”到“有品种支撑”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为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的品种选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科技创新还能推动中医药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在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可以实现中药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例如,云南灯盏花产业在选育新品种的基础上,还开发了灯盏花提取物等系列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业效益。这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产业链升级模式,为云南中医药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创新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耐心投入、用心经营。在推动云南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中医药相关产品研发能力。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药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医药科技人才,为产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让科技创新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要积极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品牌,提升云南中医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其走出云南、走向国内国际。

  展望未来,云南中医药产业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期待看到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在云南中医药产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为这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为健康中国、健康云南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何嵘)

  着力培育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中医药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促进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云南中医药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省委“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在人才培育工作部署、机制改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培养好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培育中医药人才,首先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坚持以未来医学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需求为导向,传承发展好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重点专业,着力培养专业功底扎实、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学科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秉承中医人才培养发展规律,创新多学科交融发展,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多角度多维度打造新时代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育人体制机制,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探索中医与西医汇通、医教研协同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都要求中医药教育加快培育优秀人才队伍。我省中医药教育应聚焦学科建设的重大需求,深化人才培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主体学科师资质量,多举措多途径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和中医药技能人才。聚焦中医药振兴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培养中医药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拔尖人才,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及高水平教学团队。加强与中药企业、中医药科研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中医药全产业链人才。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分类建立中医临床、基础、科研人才评价标准。

  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尤其要注重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把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用好用活。注重经典中医典籍的学习和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案例教学、病例讨论、模拟诊疗、角色扮演和临床实践等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临床研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注重发展师承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效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同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注重培养中医古籍文献研究和保护专业的人才,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注重建立院校之间、院校与科研院所或国际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医药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中医文化国内国际宣传,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赵玉雪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文化夜市凭啥火爆

  近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医医院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开市,吸引众多市民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品中药茶饮、尝养生药膳、制作中药香囊、辨识常见中药材,展示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药传统特色疗法,名中医免费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诊疗服务。

  药香弥漫飘,国粹代代传。中医药凝结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如何将这宝贵的资源发展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时代课题。大理州中医医院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开市,正是为此作出的努力与探索,与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节、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等活动传递出来的理念一脉相承。

  活动的举办,具有给中医药“祛魅”“正名”的积极价值。此前在一些人心中,中医药有些神秘、有些高大上;有的人还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不可靠。但类似活动的举办,则让中医药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添活力。

  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要守正更要创新,而类似活动的开展,就是在守正基础上的积极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更接地气的形式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借助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中医药背后的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也是推动中医药走进生活的一种新方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只有深度契合现代人的现实需求,中医药才能获得不竭的生命力。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不断地与时俱进,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在满足人们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地“活起来”“旺起来”“潮起来”。

  中医药文化不仅要创新性发展,也要创造性转化,要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的步伐。文化搭戏、经济唱台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中医药文化夜市的开市,也是推动“中医药 养老”“中医药 康复”“中医药 乡村振兴”“中医药 旅游”等发展重要契机。只有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乃至熟悉中医药文化,其未来的发展才具备更多的可能性。类似活动举办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医药产品供给的多元化、多样化,构建良好的“中医药 ”工作格局,让中医药事业更加红火。

  发展中医药事业,任重而道远。一个活动的举办,只是星星之火,对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而言,需要更多类似的创新之举。但星星之火一旦点燃,就能让中医药事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之火越烧越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龙敏飞)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