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渝昆高铁嵩明制梁场,见证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高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开创以“数”提效、以“智”赋能“第一现场”。
10月11日上午,在嵩明县境内,随着一孔重达790多吨的箱梁稳稳地落在八家村跨沪昆铁路特大桥上,标志着渝昆高铁昆明枢纽正式启动箱梁架设,开始从昆明向重庆方向延伸。至此,渝昆高铁云南境内全面进入桥梁箱梁架设阶段,为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嵩明制梁场采用纵列式布局规划,划分为智能梁场调度指挥中心、钢筋智能加工配送中心、制梁区、存梁区、混凝土拌和区与试验检测区六大功能区。承担着渝昆高铁云南段420孔箱梁的预制和架设施工任务。
走进制梁场,一系列智能化新设备、新工艺正在高效运转。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的智能调度指挥中心,以“身份管理 数据驱动”的理念,打造数字化预制梁场,通过数据动态录入、实时采集、稳定传输,智能生成多维度分析报表,实现施工安全、质量、进度、设施设备、成品梁出场、搅拌站及试验室、钢筋数字加工的信息化管理。
中铁四局渝昆高铁引入昆明枢纽项目部总工程师邓志标介绍,为响应国铁集团穿透式管理的要求,他们专门研发了信息化系统,将全标段划分为多个责任单元,每个单元都配备了单元长、技术员和安全人员。通过这一系统,实现了责任单元的穿透式全过程管理,从作业人员的班前讲话到过程的安全盯控,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的监管。
此外,嵩明制梁场还引入了智能凿毛切割机器人、箱梁内模自走行系统、梁端智能喷涂机器人等多种智能化新工艺和新设备,实现了制梁重要工序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在满足工艺要求和建设标准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目前,该梁场每日可浇筑重约800吨的箱梁1.5榀,为渝昆高铁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四轴卧式U型钢筋弯曲加工中心,电脑终端直接控制钢筋的剪切、传输、弯曲全流程,实现上料、对齐、送料、弯曲、落料整套加工工序自动化,解决了箱梁U型钢筋加工精度差、操作人员多、劳动强度大的难题,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通过引进内模自动行走装置,实现了全自动入模出模,多套内模可周转使用,大大缩短了内模安拆时间,节约了施工成本。
嵩明制梁场目前使用的梁模板自动打磨喷涂系统也可通过移动网络与梁场“数智化指挥中心”实现数据互联,通过后台指令控制,完成打磨、抛光、除尘、脱模剂喷涂工序的自动化作业。设备依靠多自由度臂架,实现各个表面的自动打磨与喷涂,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漏磨。邓志标介绍,制梁场与厂家联合研发的侧模打磨喷涂系统,边走型边打磨,并在系统后面安装了脱膜机的喷涂系统,实现了一步到位。原来需要六个工人打磨两天的任务,现在只需一个人操作,在一上午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邓志标表示:嵩明制梁场利用物联网、“互联网 ”等前沿技术,在传统铁路梁场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引进了一系列智能工装设备,提升了铁路箱梁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这不仅提高了工效与施工质量,还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总体目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据了解,渝昆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700公里,其中云南段长达388.6公里,是云南省内首条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后重庆到昆明的行车时间将从原先的5小时缩短至最快2小时左右,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极大地缩短时空距离,促进人员快速流动,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
云南网通讯员 赵丽媛 洪富才 岳倩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