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昆明市东川区区委编办:用好编制“源头活水” 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23 20:07:39

  近年来昆明市东川区区委编办坚持保障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原则,盘活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区提供了坚强的机构编制保障。

  筑牢“蓄水池”,充分储备“水源”。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职工编制资源供给机制,在全区编制总盘子中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编制全面动态达标的基础上,考虑山区校点分散、生源较少等客观实际,给予更多编制资源倾斜,实现总量充分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在校生人数为基数,锁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做到只增不减,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确保在用编制充分、备用编制可调。同时,优先保障教育系统编外用人额度,确保其辅助性岗位用工,实现编外人力资源有效补充。

  下放“调度权”,动态分配“流量”。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编制调节权限,区委编委办负责控制教育系统总编制,区教育体育局负责调整系统内的编制人数,把教师由单位人变系统人。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育发展规划、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城乡人口流动、出生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分析未来一段时期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区教育体育局每年对各中小学学校编制动态调整一次,并报区委编办审核备案。

  把好“进水口”,精准引导“流向”。统筹当前和长远,根据人口变化科学研判未来一段时间各学校在校生人数及教职工编制需求规模,合理规划并引导教师年度招录计划、国家优师计划、地方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校园招聘等教师入口。针对未来可能大幅超出编制标准的学校,在确保队伍更新、结构合理的前题下,采取人员“多出少进”的方式逐步优化调整;对未来难以达到编制标准的学校,提前逐步动态增编,并引导新进人员流入。同时,对因生源变化、教学改革等原因出现的学段性、学科性教师过剩或短缺等情况,在各类招录和引才计划用编时进行把关引导,逐步优化教师结构。

  拓宽“引水渠”,多方引入“活水”。为适应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协同全区教师人才引进工作,多渠道补充急需教师人才。每年根据区教育体育局的需求,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数内预留部分空编,专项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近两年来,结合“雁归东川”行动和“三骨”工程(骨干校长、骨干班主任、骨干学科带头人),共引进教师人才30余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前到上一年十月组织教师引进和招聘。全力配合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沪滇合作帮扶”等优秀教师补充机制。

  云南网记者 尹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