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4-09-26 18:44:06

近现代开始,生态环境在经过上百年的工业时代的污染侵蚀后,城市的蓝天碧水变成了乌云满天、污水横流,高楼大厦的建立让公众难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和亲近感,人的生存发展,既需要吃的农产品、穿的和用的工业品,更需要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类对自然无度无序没有底线开发的结果,关键在人,不在自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唯有树立起生态红线,牢牢守住环境底线,才能为发展巩固根基。

强化制度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司法的出发点都应放在如何约束和调整人的行为上,执法和司法,要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受罚的原则,加大对生产者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要改变一罚了之的做法,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追究刑事责任。在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修订几十部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我们依靠法律促进生产者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法律也对生产者提出更多更明确的要求,制度约束不断转化为自我约束。

增强保护意识,提升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我们要加强司法、林业等多部门的联动,强化宣传力度,拓宽参与渠道,把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不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基层乡镇、村社区等部门可以开展环境保护大扫除、植树造林等活动,以点带面带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日常利用新媒体发布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一些破坏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例,不断深入浅出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倡导社会公民要承担起环保责任,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数智监测助力环境治理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善于依托数字化项目建设,将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无人机、雷达、摄像头等监测工具,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感知网建设,将各类环境数据接入平台,实现联合监控,构建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分析研判、协同处置等功能于一体,全闭环生态环境数字治理体系,形成“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助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数字化的中国,全国各地正在充分运用这样的大数据技术,实现可实时掌握环境变化,也让相关执法行为得到有效执行,不断构筑起生态环境保护防线。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历史教训充分证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求发展不求保护,不能只会利用不会修复。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