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迹青年丨玛吉阿米:勾勒舌尖上的香格里拉

发布时间:2024-09-26 18:07:51

那东方高高的山尖

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这首在西藏人人都能吟诵的诗句,是仓央嘉措为纪念一位偶遇的姑娘所创作。相传这位月亮女神化身的姑娘,与仓央嘉措曾在一座韵味十足的藏式酒馆幽会。这座承载着浪漫传说的酒馆,时至今日,依然坐落于拉萨八廓街的东南角。而此处,便是声名远扬的玛吉阿米藏餐厅总店所在地。

  自诞生伊始,“玛吉阿米”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韵味、美味的藏式美食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实力出圈。其创始人泽郎王清更是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拓展规模,相继在北京、昆明等地开设分店。如今,“玛吉阿米”已然成为藏餐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超级IP,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探寻神秘浪漫的藏地风情。

  昆明市菱角塘路林立着众多餐吧,其中玛吉阿米·香格里拉藏族风情宫(简称“玛吉阿米”)便是泽郎王清在云南开设的分店。昆明玛吉阿米开业至今已有二十一载,来到这里的人们,仿佛撩开了那个远在雪域高原上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纱,得以切身感受藏文化的温度。

  触摸有温度的藏文化

藏族壁画

  走进玛吉阿米,藏式大门、大厅顶上色彩鲜艳的藏式壁画都让人惊叹不已。餐厅的副总经理鲁茸卓玛笑着说:“壁画在藏族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绘画形式,在住宅、寺院经堂的梁柱以及各类客店中都可以看到,壁画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事实上,我们没有请设计师,大厅屋顶的壁画是藏族喜爱的天然材料研磨而成,都是由藏族画师创作的。”

  在二楼楼梯口,一整幅牦牛皮上绘有一位腼腆的藏族少女画像。往里走,巨大的红铜经筒让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餐厅里,日照金山、香巴拉壁画令人惊艳,屋顶悬挂着藏纸做的灯笼、面具、唐卡、牦牛头、梁柱和顶棚,各种西藏老式彩绘家具错落分布,甚至房子的横梁都用西藏风情图案装饰。这里的一切无不展示着藏族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和装饰艺术的精美绝伦。很多客人认为,来到这里观赏陈设的一切,是一件不亚于吃饭的事情。

  昆明玛吉阿米的创建缘于2002年时任迪庆藏族自治州州长的齐扎拉,其到北京出差时遇见了玛吉阿米北京店。迪庆州领导试图通过玛吉阿米这个特殊的文化品牌向外界展示香格里拉神奇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以此促进迪庆州的旅游业发展。这一举动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玛吉阿米未来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同时也预示着玛吉阿米这个品牌的无限可能。

地处拉萨八廓街的玛吉阿米总店 玛吉阿米供图

  “玛吉阿米”的创始人泽郎王清认为,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作为知名旅游城市,向来是多元文化包容并存的地方,适合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展示之所,这与玛吉阿米的定位不谋而合。同时,迪庆州领导决定将玛吉阿米定位在驻昆办事处,出资100多万帮助装修,并命名为“玛吉阿米•香格里拉藏族风情宫”。

  “玛吉阿米”昆明店的副总经理鲁茸卓玛来自香格里拉市。在加入玛吉阿米之前,卓玛在一个草原歌舞团做“藏民家访”,为游客唱歌跳舞,以此为妹妹筹措学费。文化水平不高的卓玛,比其他人都要刻苦,白天没有演出任务时,就在练功房里练习唱歌与跳舞,正因如此,她得到了负责人的重点栽培。

  时光悄然流逝五年,卓玛一直渴望踏入更大的世界去闯荡一番。然而,她又因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而心存忧虑,盼望着有人能带她走出这片天地。恰在此时,她在上班途中偶然看到电线杆上的一则招聘广告,上面清晰地写着玛吉阿米餐厅昆明店的招聘信息。于是,卓玛毅然参加了面试。面对面试官的提问,卓玛真诚地表示:“我从大山走出来,来到了州府,可是我仍渴望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

玛吉阿米

  面试结束后,负责人递给卓玛一部手机,安排她先在香格里拉负责对接昆明店装修所需的各种材料。直至2002年10月24日,卓玛正式坐上了夜班车,踏上前往昆明的旅途。

  抵达昆明后,卓玛主要承担做面点以及制作包括装修工人在内共100多人的员工餐的任务。到了晚上,她则在餐厅中央的舞台上表演藏族歌曲和舞蹈。由于玛吉阿米要求员工进行演出,所以,在开店前对员工进行了从服装到文化的统一培训,时长三个月。卓玛说,只要是有关玛吉阿米文化的课程,自己从来不会缺席。也正是在这三个月的培训中,卓玛开始接触管理工作,慢慢为自己积累经验。

  2003年3月18日,玛吉阿米昆明店正式开业。然而,到了6月,玛吉阿米便遭遇了双重困境,一方面非典疫情来袭,另一方面店门口的老路正在翻修,客人很难找到餐厅的具体位置。于是,店员们只能纷纷前往百米外的十字路口迎接顾客。玛吉阿米最终熬过了这场危机。

  时光流转到了2019年末,据云南美食协会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期间,昆明市平均每天有100多家餐饮店关停,3年共关了4000多家餐饮店。玛吉阿米作为藏餐店,同样难免波及。在疫情期间,玛吉阿米每月的营业额只够支付工人工资。但卓玛始终坚信“天总会亮,阳光总会来。”在迪庆州驻昆办政府的帮助下,玛吉阿米顺利渡过了疫情,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

  这里是他们共同的家

餐厅内部布局

  如今,卓玛坚守玛吉阿米已有二十一个春秋。“我看着它慢慢发展壮大,而它也在时光中把我慢慢熬老了。”卓玛露出洁白的牙齿,笑得灿烂。卓玛与丈夫也是在玛吉阿米相识,而后孕育出他们的爱情结晶,卓玛的儿子自幼便“放养”在玛吉阿米。“从他出生,到如今他已经步入初中了,他一直是在玛吉阿米长大的。我的儿子可以说是第二代玛吉阿米人”。卓玛言辞恳切地说道,“我还盼望着下一个二十年,我依旧还能够和我的家人及亲朋好友相聚在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来自迪庆州的藏族人,这里就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服务员本是一个流动性较大的职业,然而,拉姆却在玛吉阿米工作了长达18年,从最初的服务员一路成长为餐厅大堂经理。

  “这里的火塘、佛龛、藏柜、各种陶制的罐子、装酥油的盒子、水瓢、熏黑的实木柜子,甚至是地板,都是从香格里拉以前的藏族人家中回购后搬来的,重新安置在这里,连一颗多余的钉子都没用。这里的一切都与我香格里拉的老家一模一样。在我眼里,它不只是一个包间,更是我们的家。”

  和拉姆一样的,还有2005年投身于此的阿雅,她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逐步成长为前台财务总监,并在昆明安了家。“老板常常对我们说,我们不仅仅是服务员,更是藏文化的传播者。这让我们都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阿雅说,长久以来,来自全球各地的客人络绎不绝,看到世界各地的客人对藏文化的喜爱,阿雅内心充满了自豪之情。

二楼楼梯口的牦牛皮画像

  55岁的汉族大姐卢丽仙是玛吉阿米的保洁员,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小卢姐”。她已在这里已经工作了20年。问及缘由,朴实的她只是简单地说道:“老板对我很好,同事们也都很友善,我非常喜欢这里浓郁的藏族氛围,在这里工作让我感到很幸福。”

  21年来,玛吉阿米尽管目睹了许多人来来去去,但如今仍有18位员工坚守。大家始终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为玛吉阿米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奋斗。

  很多人都说,玛吉阿米发生过许多爱情故事,是缘分的“风水宝地”。即便是两颗相距千里的心,也会被牵引至此,进而相遇、交融。仿佛仓央嘉措那永恒的“美丽遗梦”幻化成一种神奇的气场,让那些含苞待放的爱情玫瑰无拘怒放。

  2003年,29岁的德国女孩克瑞斯蒂初次光顾玛吉阿米时,便与同样来自德国的小伙子哈里森“一眼定情”,双双坠入爱河。三年后的同一季节,他们纪念性地重访了玛吉阿米,此时,他们已经拥有美好爱情的结晶——一个可爱的日耳曼小男孩。

  牟德静是一位文静的烟台姑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玛吉阿米结识了来自拉萨的小伙子罗布。爱情的力量使他远离父母,舍弃白领的丰厚薪水,投身成为玛吉阿米的一员。在玛吉阿米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罗布逐步成长为厨师长。牟德静也从一个服务员一路晋升,成为财务总监兼副总经理。

包间内装饰的老物件

  起初,牟德静的奶奶得知孙女找了个藏族男朋友,满心忧虑。在奶奶的印象里,藏族人赤裸着肩膀,怀里抱着半截羊腿,骑着马边走边吃。她害怕孙女无法适应那样的日子。2004年,牟德静带着她的罗布回到家乡。经过几天的相处,奶奶看到眼前的藏族小伙后,这位92岁高龄的奶奶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结婚时,在玛吉阿米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狂欢盛宴。

  顿珠承担着玛吉阿米店里铜器的养护工作。每日,他为那些散发着浓郁藏族气息的器皿去尘、上油。他干活时极为细心,那专注的神情恰似母牛舔舐刚产下的小生命。到了晚上,他总喜欢坐在餐厅角落独饮。古铜色的面庞在灯光下越发显得厚重。

  在一次藏历新年晚会上,顿珠大放异彩。那天,玛吉阿米邀请了许多嘉宾。顿珠身着华丽盛装登场,一件质地上乘的楚巴(楚巴,是由棉、毛等料缝制成的圆领宽袖长袍)紧裹着他雄健的身躯,一条嵌满银花的藏钱袋环绕在腰间,旁边挂着一把精美的银刀,足蹬一双亮锃锃的藏马靴,肩挎着一件年代久远的铜制护身符。他的目光深邃,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傲慢,仿若艺术家精心雕琢的雕塑,又像一座山屹立在人群之中。

店内顶灯装饰

  一套康巴男装在顿珠身上产生了如此绝妙的视觉冲击力,顿珠成为晚会的焦点。在之后的时光里,身着盛装的顿珠俨然成为玛吉阿米的一张名片。可后来顿珠去了外地,玛吉阿米仿佛一下子少了许多美丽的面孔。直到如今,仍不时有电话打来询问:“顿珠回来了吗?”

  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驻昆明办事处的退休干部次仁诺布,同时担任着玛吉阿米的总经理一职。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玛吉阿米,悄然入座,点一杯酥油茶,吃一点泼水粑粑,静静地观赏着身着精美藏族服饰的演员们随着弦子欢快地舞动。“从成立这么多年来,有很多像次仁诺布这样的人经常光顾餐厅,这里已经成为他们在昆明的家。”鲁茸卓玛说。

  此外,有很多客人因为玛吉阿米而彼此结识,而后成为好朋友。这里独特的氛围与高雅的格调,使得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倍感自在惬意,进而能够轻易地和他人找到最为直接的契合点。曾经,有一对年轻人来到玛吉阿米找到次仁诺布,希望允许他们带着相机拍摄一个“纸上电影”。他们说,因为这里是最适合发生情感故事的地方。

  打开藏文化连接外界的一个窗口

玛吉阿米的藏族歌舞表演 玛吉阿米供图

  夜色降临,“玛吉阿米”的演出开始了。姑娘和小伙们身着将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穿在身上的藏袍,拉起优美的六弦琴,唱着动人的曲子,为每一桌客人献上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洁白哈达。随着演出渐入高潮,客人们与姑娘小伙一同跳起锅庄舞,整个大厅变身欢乐的坝子。

  文化,是玛吉阿米的内在灵魂,在玛吉阿米餐厅,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那里,能感受到身心俱静、超然世外的独特氛围。如今,“玛吉阿米”的文化品牌已然涉足餐饮、旅游、服装、图书等多个领域,多元化的载体,使得人们身临其境地体验藏文化,感知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玛吉阿米的装修风格以土黄色为主色调,根据自身的文化主题,对结构、布局、色调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调和与创意。这种装修风格给人以亲切和温暖的视觉享受,让人容易找到家的感觉。

  除此之外,玛吉阿米非常讲究店内摆设,陈列着各种传统的艺术品、古玩、民间工艺、具有工艺美的民间生活用品等,并且皆为真品,玛吉阿米反对摆设仿古仿造的工艺品,即便是一件看似简单的民间用品,也是从民间收集的真品。如此这般,能让顾客从每一件物品上感受到历史和生活雕琢出的美,以及一种蓬勃的生命气息。

摆放的装饰物件

  在物件的摆放上,玛吉阿米既精心遵循藏族传统的方位文化、民俗传统以及信仰习惯,又高度注重艺术品与整个陈设环境在色彩和灯光上的搭配。如此一来,这些工艺品与店内环境相互映衬,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景象。正是这种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完美结合中追求时尚的玛吉阿米,才显现出其与众不同的亲和力,也找到了独立于现代都市中任何时尚场所的高雅气质。

  藏族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客的民族,所以他们骨子里就蕴含着一种对客人无比真诚的本能。他们的服务质量并非源于专业的服务语言或规范的服务模式,而是源自对客人本能的热情和淳朴的语言交流。这恰恰是都市人所渴望的,也因此玛吉阿米拥有了很多把它视为家的老顾客、老朋友。

  同时,玛吉阿米立足于三大藏区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打造藏族饮食文化的全新品牌。在中华民族餐饮的广阔版图上,藏餐的特色十分明显。酥油、糌粑、青稞、牛羊肉等食材,共同构筑起藏族饮食的主要特色。与中餐、西餐相比,藏餐在烹饪制作方面虽不追求精细雕琢,却胜在食材绿色、有机,未受污染。

  面对国内外不同顾客的饮食需求,玛吉阿米对三大区传统的经典菜品、农区与牧区不同特色的食品以及贵族与家常食谱的不同烹调方式进行采集、整合和提炼,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甚至在与中西餐的某些元素结合中,原创性地开发出了许多新派藏餐,推出了草原生烤羊排、酸萝卜炒牛肉、藏式烤天然蘑菇、糌粑坨坨、青稞鲜酿、酥油茶等特色菜品。

玛吉阿米的特色菜烤羊排 玛吉阿米供图

  昆明玛吉阿米作为昆明首家正式藏族文化餐厅,自2003年正式开业以来,承接了迪庆州驻昆办事处的诸多政府宴请活动。很多知名企业常常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时尚界人士在这里举办生日活动、婚礼宴请,还有各种发布会、文化书籍的签售会等也都会选择玛吉阿米。因此,玛吉阿米赢得了很多昆明当地食客的喜爱与青睐,营业额也相对可观。

  香格里拉雪域高原上的气候、地形、物产、历史、文化和宗教,赋予了藏族人独特的审美观。藏族的服饰也成为伟大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有一次,南非华人议员张女士慕名来到这里,一眼喜欢上了我的藏装,她甚至想穿着这身藏装去参加议会。这样的大人物也喜欢我们的藏服,让我开心又激动。我本想将藏服送给她,可她说什么也不肯接受,最后她坚持买下了那套藏装。”鲁茸卓玛言语中透着感动和自豪。

玛吉阿米特色菜糌粑 玛吉阿米供图

  其实,国内很多城市都曾尝试踏上文化餐吧之路,引入藏餐和藏吧,试图凭借独特的藏族文化元素来吸引顾客。然而,真正获得成功或做得好的却寥寥无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些生存不长久的文化藏餐吧,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更不注重普通员工在企业文化中的价值。

  也有不少人模仿玛吉阿米的装修风格开办藏餐厅,但最后都以失败收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藏餐菜品不够纯正地道,另一方面则是餐厅未能切实融入藏族文化。

  玛吉阿米作为率先进入内地市场的藏餐连锁企业,如今其品牌影响力非凡出众,已然成为藏餐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这样的卓越成绩,不仅源于玛吉阿米餐饮本身的魅力,更多的则是源自融于其中的深厚文化魅力。

  玛吉阿米的首个文化产品是2004年出版的《玛吉阿米留言簿》。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由玛吉阿米总经理次仁诺布撰写的图书《时间的窖藏》也收获了良好的反响。这些图书的出版,为玛吉阿米进军文旅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玛吉阿米的留言簿

  2001年,玛吉阿米成立了专业的“玛吉阿米藏族民间歌舞艺术团”,团队成员基本是来自藏族民间的艺人、歌手、乐手。在演奏中,他们既使用扎木念琴、弦子等藏族传统乐器,又使用曼陀林、吉他等西洋弹拨乐器,再加上非洲手鼓等打击乐器以及磬、碗、铃等佛教乐器,在传承藏族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世界音乐的风格和理念。他们广泛收集藏区的民歌、民间小调以及各种曲艺表演形式,将藏族原生态的表演艺术呈献给世界各地的游客。

  “无论做什么,有一个核心主旨是绝不会更改的,那就是不能脱离‘文化’这个根本。” 泽郎王清说,文化是玛吉阿米的内在魂魄,也是玛吉阿米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今,玛吉阿米的身影现身于成都、丽江、青海等地。在犹如宫殿的环境里,在浓浓的人情味中,人们纵情歌舞,大口喝酒吃肉,热烈的心意悄然燃烧着每一个人。它仿若荒漠中的一处驿站,在接踵而至的过客心里烙下久久难以磨灭的“美丽遗梦”。

  云迹青年融媒工作室 出品

  作者:吴沛钊 云南师范大学 罗志秋 云南大学 高辰红

  校对:代骄阳

  编辑:徐嵩钦

  终审:贡秋次仁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