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读懂“改革热词”,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发布时间:2024-09-26 14:45:13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的重要特点就是立足现实,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紧紧抓住了当前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尤其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决定》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涉及到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热词受到群众广泛关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就业形态、紧密型医联体、生育友好型社会、银发经济、嵌入式托育、职普融通、免费教育……”,我们要从这些民生领域的“改革热词”中读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把准民生领域改革的新方向,汲取整装再出发的新力量。要发挥钉钉子精神,在认识上再提高、行动上再迅速、措施上再加力,推进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落地,持续改进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提升“民生温度”。

要聚焦关键精准发力。推进民生领域的改革举措,首先要弄清群众急什么、愁什么。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是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直接接触最广大群众,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最为基层干部,我们就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党建 议事”、“面对面”交心、“拉家常”等联络方式都有助于我们把事关长远发展、群众利益的话题摆出来,找准当前民生发展工作和民生项目的薄弱环节、难点堵点。

要多元共治协同发力。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任务都是一个长期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依赖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同时,群众满意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实践,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让群众呼声与改革脉搏共振,让个体奋斗与改革步伐同频,形成全社会“无改革、不发展”的理念。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改革越到后期,好啃的肉就都啃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遇到的阻力就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打破“从来如此便正确”的惯性依赖、敢于突破“万山不许一溪奔”的利益掣肘,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因地制宜谋划、持之以恒发力、循序渐进迈进,切实把把民生领域的“问题清单”化为“改革清单”,最终把“改革清单”转为群众的“幸福报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