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26亿人。发布或浏览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观看短视频来获取信息、娱乐、购物等等。
但随着短视频的爆火,一些博主为了吸粉、引流而弄虚作假的事件也在不断上演。传播虚假信息、捏造虚假人设、创作虚假剧本,从“网红猫一杯在法国捡作业”的剧本,到“外卖小哥暴雨连接三单”的人设,到“女子在野外被剃光头”的情节,部分博主以冲突性的内容、无底线的剧本,极具争议或讨论度的人设引流量,博关注。短视频“画皮”现象,不仅扰乱了网络空间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极大污染网络环境,也蚕食着社会共识和主流价值,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优化流量分配机制。短视频之所以出现“画皮”现象,是因为流量可以获取商业利益。短视频虚假剧本往往创作简单,但极具讨论度,流量高,视频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转发并发。博主可以通过流量接广告、直播带货,实现快速变现。因此,要着力解决算法价值导向存在偏差的问题,防止以点赞率、转发率为指标作为流量依据,防止重指标,轻质量。要不断优化推荐机制,解决优质短视频呈现不足等问题,通过算法,对发布不良、不实内容的账号予以禁言、注销、限制盈利权限等处罚,对优质作品加大流量扶持,从而实现正向引导。
落实平台管理责任。虚假视频能呈现在公众面前,说明平台的监管审核出了问题。要强化平台审核把关,着力解决审核机制不规范和标准不全面问题,防止出现审核过于简单化或者一刀切以及人工复审走过场等现象。集中整治“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短视频展示不当行为”“短视频传播错误观念”三大重点问题。引导视频创作者准确标明来源,发布虚构情节、虚假人物应予以显著标记,确保短视频在合理、适度的前提下创作。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行业规范体系,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政府应加强对短视频行业的监管与指导力度,加快完善网络短视频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等方式,明确界定虚假剧本骗关注等违规行为的法律边界和处罚标准。通过立法手段,提高违法成本,集中处置一批典型违法案例,防止不良乱象反弹。此外,还应加大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其落实管理责任。
公众是短视频内容的最终消费者。我们要从过载的信息中跳出来,理性看待短视频内容,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谣言,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和信息辨别能力,共同维护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