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们村的“第一个”|第一个合作社“CEO” 才秀东:我带乡亲们种出“金果子”
“今天下午收果重三两五以上的梨,大家抓紧摘果,往合作社送啊……”
8月21日,唐山遵化市相古庄村。天方圆香白杏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喇叭响起,理事长才秀东又招呼乡亲们收梨了,梨园再次热闹起来。
进入8月下旬,相古庄村的香蕉梨采摘已近尾声。乡亲们有丰收的喜悦,更有了丰厚的收入,这样的好日子都离不开他们的主心骨才秀东。2011年,才秀东牵头成立村里第一家合作社,也成了第一个合作社“CEO”。如今,周边三个村子400多户果农跟着她,果树增产增收,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回村 从拉亲戚“入社”起步
8月21日,雨后的相古庄村,空气格外清新,村旁的金凤湖波光粼粼。63岁的村民周桂英和老伴开着“三马子”,拉着刚摘的香蕉梨进了村东头的合作社。
“才丫头,称梨!”
才秀东,今年已经49岁,乡亲们还是亲切地叫她“才丫头”。见两位老人来了,她笑着紧走几步,帮忙把梨卸下车。
“204斤!”忙活了三个钟头,周桂英老两口的梨全卖掉了。
“今天客户又临时加订了1万斤香蕉梨,还得抓紧干。”才秀东边忙边说。合作社前车来车往,很快就堆起了“梨山”。
相古庄村盛产香白杏和香蕉梨,才秀东从小就跟着身为农技师的父亲长在果园里。
“我们村土好水好,长啥啥好吃。”长大后,才秀东在外打拼多年,小有成就。2008年她回村时,发现村里的果子一直被困在大山里,卖不上价,从不认输的她就不认这个理儿。
“听老人讲,明朝时期香白杏曾是皇家贡品,现在咋就卖不上价?”带着疑问,才秀东走村串户做调查。她发现种植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是“村里好物”走不出大山的最大阻碍。“杏主要卖给了外来的果贩,价格都是人家说了算,最贵时也就1块多钱一斤。便宜时按筐算,一筐30多斤重的香白杏只能卖20多块钱。”回忆当年杏被贱卖,才秀东仍觉得“不平”。
该咋样才能让香百杏卖个好价钱呢?在了解了国家鼓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政策后,2011年,敢想敢干的才秀东决定回村成立合作社,带着乡亲们一起种杏卖杏。
但第一步,她走得并不顺畅。
按照政策规定,至少有5户入社才能申办营业执照。“几百户的庄子还凑不够5户?”才秀东的自信却被现实打了脸。那时,她白天黑夜、挨家挨户向村民介绍加入合作社的好处,但早已习惯传统种植模式和“单打独斗”过日子的乡亲们并没有把才秀东的话琢磨明白,更多的是不理解。
十几天下来,有的亲戚碍于面子,有的乡邻被磨烦了,终于有5户同意入社。才秀东拿着5户人家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开车到30多公里外的遵化市申办营业执照,但前脚刚进工商局的门,后脚就接到了亲戚反悔的电话。
“我亲婶子都不愿意入社,都不信我能把杏卖好……”说起往事,才秀东的眼圈湿润了。
虽然难,但才秀东并没有打退堂鼓:“我觉得这事是对的,就得干成!”2011年4月21日,在她的努力下,相古庄村第一家合作社——遵化市天方圆香白杏种植专业合作社挂牌了。
8月21日,才秀东对梨进行分拣。见习记者王宏飞 摄
闯关 从5户到400多户
合作社成立了,第一步怎么干?
才秀东一直牢牢记着父亲的话:“别自己种的果子自己都不敢吃。”她打定主意,从提升水果的品质入手,一定要种无公害水果。
第一步,把化肥换成有机肥,化学农药换成生物农药。
“换这些有用么?”面对果农的质疑,才秀东不仅给社员们免费提供农用物资,还签下了不低于市场价的收购协议。有人给兜底了,越来越多的果农开始入社。
是不允许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的。”73岁的社员才广席边演示边介绍,“我们都是用掉落的杏自制的生物酵素,环保无公害。”
“看,现在还有这些蛤蜊壳!”杏林里,才秀东给记者讲了蛤蜊壳的来历。那是2016年深秋,村南的金凤湖(邱庄水库)清库,才秀东把湖底厚厚的淤泥当成宝贝,发酵制成有机肥料免费给社员们使用。
就这样,才秀东带着社员们破解了土地致富的“密码”。2018年,合作社免费推行绿色无公害标准一体化生产技术。2020年,合作社的香白杏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渐渐地,乡亲们发现,在才秀东的指挥下,香白杏的口感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
有了“国字头”认证,才秀东又注册了“娘娘贡”品牌商标,让香白杏香飘全国。
“可别小看这棵树,经专家鉴定,已经有190多岁了。”在杏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杏树前,才秀东说今年它结的一颗大香白杏,重168克、直径7.5厘米,在今年的“娘娘贡”杏文化采摘节上被拍卖到了6000元。其实早在2018年,才秀东就将相古庄村的香白杏带进了北京国际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会,30元一颗的香白杏广受青睐,深山里的果子就这样被更多人看见。
平时好琢磨的才秀东,今年更是别出心裁,推出了一款古树杏礼盒——15颗,线下90元,线上99元,价高却供不应求,刚预售就非常火爆。
“前些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了2024年第一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娘娘贡’香白杏名列其中。”说起这些,才秀东很是自豪。
13年间,才秀东自掏腰包带领合作社成员边干边学,边学边干。
说起他们的“CEO”才秀东,合作社成员韩素红竖起了大拇指:“400多户果农跟着合作社干,香白杏一斤从最初的1元涨到了现在的最高10元,乡亲们越干越有劲!”
2023年,才秀东戴了大红花,成为第三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这一年,合作社也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发展 从“摘杏一季”到“四时有收”
秋日的清晨,相古庄村东小山上的果林沐浴在阳光里。丰收后不久,进入休整期的杏林,等待来年新的勃发。而一棵棵山楂树、柿子树正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在才秀东的朋友圈里,香白杏曾是“主角”,现在“主角”已经变成了“群像”。
“以前大家只知道我们村有香白杏,现在样样水果都出名啦。”社员才顺想拿着刚从园子里摘下的油桃“炫耀”,“您闻闻,是不是特别香!”
“这几年,我们每年都会引进七八个新品种。”才秀东说,从春季的樱桃、香白杏到初冬的磨盘柿,相古庄村一年四季果香不断。
夕阳下的金凤湖泛着金光。“你看,我的家乡多美!”才秀东随时推介着自己的家乡。在她看来,家乡是个待不够、看不够,也奋斗不够的地方。家乡的水果走出了大山,她还要想办法把外面的客人吸引来、留下来。
近些年,合作社建成了观光采摘园,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果香不断、欢笑声不断。
才秀东还有很多新想法:正在建设中的农产品展厅,不仅要展示家乡所有农产品,还要设农用物资研发室、直播厅等等,冷库也列入了明年的计划……
“以前乡亲们种地不赚钱,现在我带着大家一起种地,乡亲们腰包越来越鼓,特别有成就感!这条路没走错!”才秀东自豪地说。(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刘杰 闫漪)
我们助力更多乡亲增产增收
栗彦良石家庄市赞皇县大河道村:我在村里成立了第一家枣种植合作社,利用多年科学种植经验,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径。
王海建 邯郸市磁县小屯洼村:我成立了村里第一家姜芋种植合作社,带动乡亲们种生姜。现在,我们的生姜不仅走向全国,还走向了世界。
杨伟侠 承德市隆化县佈施营村:我在村里成立了第一家蔬菜种植合作社,带领百姓致富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
王志飞 沧州市东光县李卜吉村:我在村里成立了第一家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利用大运河沿岸丰富的林地资源,实现了“生态 产业”双赢。
刘海霞 张家口市怀来县秦家沟村:我在村里成立了第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帮助乡亲们增产增收。
黄晓松 保定市望都县侯陀村:我在村里成立了第一家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更多老乡当好土地“管家”。
姚风娟 石家庄市赵县南姚家庄村:我在村里成立了第一家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地的好帮手。
数据链接
河北省农民合作社已达11万余家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截至2024年6月底,河北省家庭农场达10.8万家,农民合作社达11.23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7万家左右。
河北省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2014年底颁布《河北省农民合作社条例》,并先后印发了《河北省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2019年河北省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2022年河北省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方案》等,明确通过多种措施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促进河北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各市、县也都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全省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闫漪 整理)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