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项目发展正当时 建设热潮勇向前——川青铁路青海段建设一线见闻

发布时间:2024-09-17 23:11:07

原标题:项目发展正当时 建设热潮勇向前——川青铁路青海段建设一线见闻

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谢梦茹 摄

工作人员操作小型构件预制生产设备。殷之皓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抢抓进度,提质增效。川青铁路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纵向主通道兰(西)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甘肃、青海段已全面进入建设高峰期。

记者跟随施工建设者,实地探访川青铁路青海段建设一线。只见机械设备紧张作业、工作人员忙碌施工,处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记者注意到,绿色建造、智能生产、安全施工正在成为项目建设的主旋律,引领川青铁路建设新发展。

环保优先

为大桥施工提供方向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交界处,黄河蜿蜒曲折。9月5日清晨,一场秋雨过后,岸边草木繁茂,风景如画,河面上方在建的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作业中。

尖扎黄河特大桥鲜明的湛蓝色与山水相衬,充满生机与活力。记者来到参观平台,黄河南北两岸在建的桥体一览无余。两侧的桥梁将不断向河中央延伸拼装,最终实现合龙。

尖扎黄河特大桥是川青铁路全线重点桥梁工程,主桥为141米 366米 144米的三跨连续钢桁系杆拱桥,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也是我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路钢桁拱桥。

望向河面,桥梁跨越黄河,而水中却没有架设任何一个桥墩,同时也不见涉水施工的船只和机械。大桥为何一跨黄河?又如何实现一跨黄河呢?

川青铁路11标中铁大桥局项目经理张雄告诉记者,尖扎黄河特大桥工程位于“黄河尖扎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拟鲶高原鳅、黄河裸裂尻鱼、花斑裸鲤等保护鱼种,对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和水保要求非常高。

“为减少对特种鱼类保护和环水保地影响,尖扎黄河特大桥主跨采用366米连续钢桁拱一跨黄河,避免在水中设置桥墩,并采用拱梁同步架设的方式进行主桥钢桁拱施工,将杆件通过桥面进行运输,使桥梁施工区域和黄河水域实现完全隔离。”张雄说。

“水上施工陆地化,高空作业平地化”成为现实,这不仅避免了桥梁建设的涉水施工,更大大减少了油污和噪音污染风险,保护了水环境和特种鱼类繁殖。

环水保为大桥的施工建设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张雄介绍:“为减少对河水的污染,钢梁的油漆全部由厂家完成喷涂,同时,我们在施工现场安装了水质监测站和环境监测站,通过BIM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施工中带来的水质和环境不良影响。”如今,绿色环保已经成为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遵循。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尖扎黄河特大桥主桥下构全部施工已完成。钢桁拱设计的50个节间,目前已架设完成17个节间,主桥钢桁拱预计2025年7月合龙。

智能建造

为构件生产注入动力

机械阵阵轰鸣,零星的几位工人正在操作着智能化的机器设备。9月5日,走进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的中交一航局川青铁路数字化构件预制场,庞大的小型构件预制生产线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精准布料、双层蒸养、机器人抓取、自动打包……小型混凝土构件通过流水线作业,在一道道工序中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小型构件预制场承担着川青铁路甘青段9-13标段的小型构件预制任务,包括混凝土盖板、路基电缆槽、六棱块、空心砖等18种规格型号约207万块小型混凝土构件,每天的产能约为50立方米。”川青铁路10标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刘世纲介绍说。

“通过流水线操作平台、双层转运子母车、养护牵引流水线、软件系统控制,预制混凝土构件能够在各工序间智能衔接、自动过渡,实现智能化作业。”刘世纲补充说:“和传统构件预制生产相比,减少了作业人数15-到20人。”

记者跟随刘世纲的脚步,来到智能码垛机器人操作区,脱模后的隧道水沟电缆槽盖板一块块铺开,工作人员在操作台发出指令后,智能机器人立即执行构件的码垛工序,将一块块盖板堆砌整齐,再由全自动构件打包机完成最终的打包流程。

人工操作、机械生产,通过“集中预制、统一配送”的方式,小型构件预制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在构件生产全流程发挥着强大的支撑作用。

移步至中交一航局川青铁路10标1号钢构件加工厂,在钢拱架、连接板、小导管、钢筋网片的四条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人成为生产制造的“主角”。

在最左侧的钢拱架生产线上,7个自动化机器人正在进行割孔、搬运、焊接等多工序的生产作业。刘世纲说:“与传统人工加工工艺相比,自动化钢拱架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实现了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的机械加工。”

自动化生产线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施工成本和管理难度,而且在加工精度、施工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都实现了较大提升。如今,智能建造、数字管理正在为川青铁路建设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

安全加码

为铁路建设保驾护航

9月6日上午,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镇卡加村的川青、兰合铁路应急救援中心,一场隧道应急救援科目演练正在有序进行。

“全体都有,下面进行模拟隧道救援全流程科目展示。”指挥员一声令下,战斗员迅速进入演练状态。气体检测、打通生命通道、输送物资、打通小导坑通道……通过模拟救援场景,战斗员分工合作完成隧道应急救援任务。此外,救援队还开展了破拆剪切实操科目展示和抽排水实操科目展示。

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崔虎介绍:“针对川青、兰合两条在建铁路建设过程中隧道比例高、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高的特点,甘青公司组织协调各施工标段,联合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于2023年11月组建了川青、兰合铁路应急救援中心。”

“应急救援中心共有7名国家队专业队员,并配备1700余万元的救援装备,以突泥涌水、隧道坍塌为基本救援职能,救援区域可覆盖川青铁路甘青段和兰合铁路约680公里的范围。”川青、兰合铁路应急救援中心主任慕开洪告诉记者。

在模拟隧道的门洞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科学救援、应急有备”的标语格外醒目,崔虎说:“做好安全保障,是铁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组建铁路应急救援中心,确保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协调救援力量,保证应急救援队第一时间响应参与救援。”

慕开洪在一旁补充:“通过有毒有害气体应急演练、隧道火灾应急逃生综合实战演练、高原隧道坍塌专项演练等实战演练,我们不断提高应急救援队员和铁路参建各方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铁路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和应急救援的处置效率。”

铁路建设,安全先行。“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川青铁路青海段始终统抓安全与质量,以确保建设安全为重点,持续提高施工建设者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铁路建设的安全性和高质量。”崔虎说。

(谢梦茹 王玉莹 殷之皓)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