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身体力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的更牢

发布时间:2024-09-16 13:43:05

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坚决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要求。一是政治观。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在民族问题上削弱党的领导、背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错误言行。二是历史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各民族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利用历史问题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对立的错误历史观。三是民族观。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最本质的特征。要处理好本民族局部利益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关系,正视多样性,增强一致性。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以及一切民族歧视、民族隔阂的言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四是国家观。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各族人民的神圣义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主权的言行。五是文化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旗帜鲜明地反对把中华文化等同于某一个民族的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倾向。

三、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把爱国作为干部成长的底色,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要在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做“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的基本特质相统一的,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干部。必须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发挥职能作用。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