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郑颖
在近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省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让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只有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才能让积极投身科研攻关一线、敢于创新创造、实绩突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真正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科技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力量。
“自古英雄出少年”,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青年科技人才精力比较旺盛,条条框框束缚少,对外部变化感知更敏锐,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往往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到45岁。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给予呵护,帮助他们走出摸索期,有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不能否认,当前仍有一些青年科技人才为现实所累。比如,有的疲于跑项目、争经费,缺乏参与挑战重大科学难题的机会;有的科研活动只能在旁边“搭把手”,很少能独当一面;还有的在“非升即走”的焦虑中彷徨,忙于论文发表、职称评审;等等。如果在最佳创新时期因缺乏支持而未能施展才华,不仅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人生遗憾,也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关键是要帮助他们走好科研的“第一步”,增加科研实践的历练。处于职业早期阶段的青年科技人才,往往由于科研成果积累不多,容易导致科研经费等资源获取不足,从而缺少锻造独立科研能力的机会。这时,给青年科技人才“压担子”“架梯子”,更多的扶持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省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探索,无论是出台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9条举措,还是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当中,专门列出一块面向青年科技者;无论是分4批在全省创建94个科技小院,让更多青年科技人员可以走进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还是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些举措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大的自主权,为的就是让他们有机会参加科研,鼓励他们进行科研实践,实现从“看着干”向“独立干”、“跟着跑”向“领头跑”的转变,挑大梁、当主角。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成就事业是最好的支持,搭建创新创造的平台和干事创业的舞台,是厚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的重要支点。一方面,要针对不同人才的不同情况,精心思考、科学谋划、系统设计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计划,放手使用年轻人,多让其在重大科研项目中牵头承担、参与决策,多支持、少干预,让一位位“青年英雄”在科技领域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平台,鼓励他们深入基层、躬身实践、潜心钻研、建功立业,推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此外,还要建立包容的试错空间,对青年科技人才多一些耐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时间,放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包袱,哪怕最后的成果不明显,开展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也是锻炼青年科技人才的过程,为他们注入信心和勇气,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在一次次跌倒又站起、一次次向更高峰发起冲刺的过程中崭露头角、大展拳脚。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敢想敢做、敢于上手,积极争取相关科研课题,敢当第一申请人,勇闯“从0到1”的“无人区”,将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在赣鄱大地上竞相迸发。(郑颖)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