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络中国节·中秋】2024中秋梅见诗歌之夜举行 成渝诗歌之光辉耀阿来书房
四川新闻网 -首屏新闻记者 何佳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9月14日下午,阿来书房内古乐声声,诗意盎然。“月照山川 诗意成渝”——2024中秋梅见诗歌之夜在此热烈举行。成渝两地著名诗人、诗评家、朗诵家、演奏家等200位嘉宾,齐聚一堂,赏古筝、琵琶大雅之韵,吟古今诗词经典,并通过主题沙龙展开名家对谈,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当代价值、传承路径。
现场嘉宾云集,名家纷至沓来,他们中既有鲁迅文学奖、骏马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奖、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的获得者,也有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从事诗歌研究的著名教授、文学界知名学者、诗评家,还有《星星》诗刊、《草堂》诗刊、《四川诗歌》《四川诗人》等名刊以及四川省作家协会省直分会、四川省诗歌学会的主编、编辑和诗人们。
活动现场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中,始终高悬着一轮亘古不变的明月。为迎接中秋节的到来,现场以赤诚的文化情怀和精神信仰,邀请到海光、王茜两位朗诵家对经典的古诗词进行演绎,让嘉宾们体验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之旅。
与其他诗歌活动不同的是,本次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参与度,特别打造原创诗歌朗诵环节,邀请诗人亲自上台,朗诵自己的优秀诗作。诗人们自己朗诵自己的诗作,更真实地呈现创作时的情感和状态,让诗意跨越语言,真正走进观众的心灵深处。
根据诗歌的内容,25首诗提炼出五个篇章,《词语里的速度慢不下来》《生生世世爱着月亮的人》《仙人们说出的话语》《在蓝色的街喝开光阴的窗》《此生此夜须尽欢》,这些主题,都是诗作里的点睛之笔。
尚仲敏、刘清泉、李斌等25位诗人先后登台,用普通话、四川话、重庆话……或沉郁,或激昂,或深情,或豪放,咏叹大自然中或细微或震撼的美感,体会感悟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情感,以诗意神往远方,把对乡土的热爱娓娓道来,讴歌时代东风下的社会变迁。
活动现场
诗歌是对时代的回应,杰出的诗人总是时代忠实的见证者和表现者。
活动中,还有一场重头戏“川渝双城中秋诗酒文化对谈”,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特约馆员周东担任话题引领人,与成渝著名诗人代表梁平、李钢、向以鲜等,围绕中秋民俗、诗酒文化、成渝双城的诗歌情缘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对话,将这场成渝诗歌大赏、中秋文化盛宴推向高潮。
向以鲜说,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上,写月亮、写酒的传统一直没有中断,每一个时代都有非常著名的诗篇。众所周知“李白斗酒诗百篇”,其实杜甫也非常喜欢喝酒,1000多首诗当中300多首是跟酒有关的。梁平说,诗和酒确实是一对“孪生兄弟”,他曾经去过河南信阳博物馆,其中展出的青铜器皿,出土之初就遗留有3000多年前中国早期的蒸馏酒。同一时期的《诗经》,在表现贵族文人的日常生活时,也有很多喝酒的描写。樊力说,中国人对月亮、对酒、对诗,都有自己的情愫所在,其实核心就是在平凡的生活里面,每个人都会有诗意的寄望或者诗意的归属感。他觉得,现在乃至今后,“诗意”会是对一个人、一件事极高的评价,可能是超越很多字眼的一个评价。在李钢看来,成渝两座城市,可以说是诗歌的“代称”。针对本次活动主题“月照山川,诗意成渝”,他说,“山川”不光是川渝地区的外在环境,还应该是川渝两地的胸怀。四川、重庆很多诗人写诗,一抬笔一落笔就有一种文化意识。不管是不是诗人,都应该有一种山川的境界。
(主办方供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